高小琴真实原型,高小琴这一角色的现实原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3 06:19:18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很迷惑,没错,自恋型人格永远会“贬低”他人,而不断寻求“理想化”对象(朋友或恋人),两人分开后,张明杰便顺理成章找到了一位更优秀的男人,不惜拆散别人幸福的家庭,导致这位“中奖人”妻离子散,最后陪着自己一起贪污。

张明杰作为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爱的人永远是自己,在她眼里恋人只是利用关系,自恋型人格有一个典型的特征:缺乏共情能力,他们可以把所有人当工具,来达成自己的私欲,爱情亲情对他们都不重要。

不过张明杰毕竟是一个女人,生下了女儿后,开始学会经营亲密关系,可是这种扭曲和极具“控制欲”的爱是怎么折磨曲婉婷的呢?

高小琴真实原型,高小琴这一角色的现实原型(5)

受到情感忽视的孩子都会留下一生的阴影,更何况是根本就不懂“爱”的母亲,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母亲绝对会培养出一个“抑郁症的女儿”,这句话并非玩笑。

曲婉婷虽然拥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想在音乐方面有所作为,可是母亲张明杰要求很高,想让她成为全能型人才。

这也是自恋型人格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体现,不过女儿学习成绩很差,觉得女儿太不争气,她开始控诉和执行“控制”,在超强的控制欲下曲婉婷在母亲的高压教育环境下喘不过气来,她强调自己特别想摆脱这种糟糕的处境,于是张明杰把女儿送到了国外。

这正符合曲婉婷所想——逃离有母亲的生活。

高小琴真实原型,高小琴这一角色的现实原型(6)

16岁的曲婉婷被送到加拿大学习,而张明杰则盼望着女儿赶紧学有所成,可事实是,她并不喜欢母亲安排的商科,五年间一直挂科,还一度陷入抑郁状态。

直到和温哥华市长高品信谈恋爱,这个大她20几岁的男人给足了她安全感,“父爱”的弥补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但或许是因为母亲案件的牵连,两人相恋两年后分手。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道德准则几乎和父母是保持一致的。如果他非常认同自己的养育者,那就会“克隆”和父母一样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

即使讨厌养育者,最终也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这是由强迫性重复决定的。看似母女情深,曲婉婷只会云端尽孝,都是童年教育缺失的“报应”。早在童年她们母女二人的最后结局就有了征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会养出更加自私的后代。

高小琴真实原型,高小琴这一角色的现实原型(7)

在利己主义这一块上,曲婉婷完美地继承了母亲的特征。

曲婉婷在国外发挥了自己的“社牛”优势,努力表现最好的样子,在音乐层面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也在爱情里面收获了尊重,所以自恋用对了地方,确实效果不菲。

要知道“社牛”的本质是极度的自卑,而当取得成功时,当事人往往无需纠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自恋型人格障碍根本不需要治疗,因为他们活得很好—建立在伤害别人之上的好。

高小琴真实原型,高小琴这一角色的现实原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