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敏感,他们犀利,他们偏执,他们偏执;他们看什么都感觉不顺眼,他们接触到的事物似乎都是有问题、有缺陷的;他们的语言时常刺痛听闻者的心,他们的行为时常让人感觉离经叛道……不管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在网络世界,这样的人多半会被称作“喷子”;在现实世界,他们又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这些人基本都是一些心底非常善良的人,至少是一些良知未泯的人。善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起点,也唯有善良的人,才会去关心和评判身边的是是非非,才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倘若一个人丧失了基本的良知和善良,那他就只关心或者关注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的东西,距离自己的利益距离稍微远一点,他绝对不会放在心上。极端自私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唯有那些心存善意的人,才会将眼光和注意力放在自己之外的事物上,才会去关心群体利益和公平正义,否则他绝不会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东西上。
其次,这些人都有一定的才华。一个懵懂或者缺乏见识的人,一般不会对事物产生特殊的观点或者判断,在这样的人眼里,世界上的一切要么是朦胧的,要么就是充满了好奇的。一个人倘若看到的世界如同蒙着一层纱,或者闪耀着瑰丽的光彩,散发着迷人的吸引力,他绝不会轻易地用“是”或者“非”来做结论。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需要欣赏、享受和探索的,而不是用来批判、改进或指责的。但这些拥有才华的“愤青”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自认为自己的才华没有被重视,自己的才能没有施展的空间和舞台。所以,他们委屈、他们憋闷,他们也会因此而时刻寻找发泄这种愤懑与委屈的缺口。
其三,这些人一定是很单纯的。愤青们基本都是一些年龄尚轻,阅历不足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用来评判世界上的事物的标准,主要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从书本上来,一个是从自己善良而单纯的内心愿望而来。但世间的事物纷繁复杂,各种关系纵横交错,岂是一两本书可以说清楚的,“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世事要躬行”。所有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道理,须得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真正变成有用的东西,否则那就是教条和“纸上谈兵”。阅历对于一个人也非常重要,当一个人经历一些事,接触过一些人之后,就逐渐会发现,曾经让自己难以接受的东西逐渐淡若清水了;那些曾经让自己深恶痛绝的人,原来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和苦衷;那些曾经让自己痛不欲生的事,在更大的灾难和折磨面前,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阅历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圆熟、中肯、稳健,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愤青们也不会再“青春”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愤怒了。
最后,愤青都是正直而有担当的人。这和前面的善良这个特征一样,是心里还有道德基础,有价值准则,有衡量尺度。愤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道德基础、是非标准的人。这些东西要是完全丧失了,一个人彻底就无所顾忌、无法无天了,没有这样的说不出来的话,也没有这样的人干不出来的事情。愤青们因为心中有真善美,心中有公理正义,所以他们才会对一些丑恶、错误、谎言极度敏感乃至反应过激。随即,他们更希望用自己充满了火药味和战斗性的言辞、行动予以痛击,最好的结局就是围而聚歼。在很多热血澎湃的愤青眼里,哪怕与这些不良现象同归于尽也是值得的。
愤青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需要在生活的诸般滋味里历练,因为善良、单纯、担当和正直,愤青是很容易成为一个有志气、有做为的有用之才的。愤青们终究有一天会明白,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是多么的激进和幼稚,人性有善也有恶,想彻底清除人性中的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抑恶扬善”,想方设法激活善的潜能;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质变到量变的,唯有一点一滴地促进、一丝一毫地修补,与促进和修补中缔造一个日趋完美的世界。最伟大的改革家从来不是砸烂专家,而是修补匠。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