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关西科健产业研究院 Serina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转发这条锦鲤,将会带来好运……”,微博@锦鲤大王的每一条锦鲤微博转发量几乎都在一万次以上,月初转发锦鲤求好运更是超过了十万次。新媒体时代里的锦鲤一键转发一如老一辈人口中的阿弥陀佛,高考、考驾照、公务员省考、日常求好运、夜班求保护……锦鲤俨然承载了人们工作与学习中太多美好的希冀,仿佛转发键一点便能受到幸运之神的福泽。
图一:转发锦鲤微博。(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锦鲤这种生物为什么能代表好运?锦鲤真的比普通鲤鱼高级?它们又为什么长得那般讨喜?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个代表幸运的生物。
锦鲤:锦绣富贵之作
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是当今风靡于国内外市场的一种高档观赏鱼类,以其光艳璀璨的色彩、千姿百态的斑纹和琳琅满目的品种著称,拥有极高的观赏及饲养价值。
“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由于锦鲤斑斓夺目的外观和健硕悠然的体态充分迎合了国人“锦绣富贵”、“飞黄腾达”等固有审美观,自古不乏文人墨客对锦鲤之美争相称颂。但严格说来,这些出现于古籍中的“锦鲤”并非我们今天熟知的“锦鲤”。
据史料及古画考证,古人所指的“锦鲤”是一种当今被称为红鲤(Cyprinus flammans Richardson)的红色鲤鱼(图二A和B),是野生黑鲤(又称真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经自然突变而成的新品种,二者均原产自中国。
图二:中国古诗词中的“锦鲤”原型。A-C,北宋著名书画家刘寀的《落花游鱼图》作品中的古代锦鲤(A),此锦鲤仅背部发红而底部纯白,应为如今被称作红鲤的野生鲤鱼(B)。与之相比,如今被称作红色锦鲤的则是一种原产于日本的人工繁育的纯红火鲤(C),这种锦鲤通身赤红,色泽艳丽,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图片来自网络)
中日锦鲤:百年培育 品种繁多
1880年左右,红鲤传入日本,在日本新潟县安家落户,并被当地人称为绯鲤(ヒゴイ)。随后,当地渔场培育者对这些绯鲤进行了简单的品种改良,至20世纪40、50年代首先获得了一种身披红色和白色鳞片的“绯鲤”品种,并首次命名为“锦鲤”(图三A),即是现代锦鲤的前身。
正宗的红白锦鲤底色纯白如雪,点缀以油润鲜红的斑块,红白撞色产生的强烈视觉差惊艳了世人,也使新潟县渔场一举成名。如今,经近百年的选育,以新潟县渔场为首的培育者们已成功培育并划分了十三个大类119个锦鲤品种(图三B和C)。
图三:红白锦鲤及日本新潟渔场的风貌。A-B,日本繁育的红白锦鲤品种,以红质厚实,白地雪白著称。C,日本新潟渔场的风貌。每年十月至十二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锦鲤爱好者云集此地,选购自己喜爱的锦鲤(图片来自网络)
至1970年,这种人工选育的日本锦鲤被引入中国,迅速为中国鱼类爱好者所接受,并刺激了中国本土锦鲤养殖业的发展。部分渔场及繁殖者采用日本锦鲤作为亲鲤,经短短数十年也培育出了一些自有的国产锦鲤品种,俗称“中国锦鲤”。因此,“中国锦鲤”也源自“日本锦鲤”,并非由古代“红鲤”发展而来的。
锦鲤颜色:多年“淘金” 缤纷多样
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锦鲤及中国锦鲤,是近百年繁育者融入了大众审美以及个人意愿,经反复杂交选育所得的劳动结晶。但锦鲤缤纷的色彩却不是凭空“创作”出来的。
事实上,最早的野生黑鲤同时具有四种不同种类的色素细胞:黑色色素细胞(可产生黑色素)、黄色色素细胞(可产生胡萝卜素色素群),红色色素细胞(叶红素色素群)及虹色色素细胞(可产生鸟粪素,具有金属光泽)四类。
从遗传的角度来说,中国最早的红锦鲤是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丧失的突变体,纯白锦鲤则是黑色素、黄色素及红色素丧失的突变体,而红白锦鲤则是黑色素、黄色素完全丧失、红色素部分丧失的嵌合突变体。
再者,这四种色素的少量增减也可能会对锦鲤的最终成色造成影响,如蓝色锦鲤是黑色素仅能在鱼鳞深处沉积的突变体。
因此,漫长的锦鲤品种繁育史其实是一部对潜在颜色的“淘金”史。相比之下,锦鲤在观赏鱼市场的另一老对手——锦鲫,其野生型原始种鲫鱼可供“深扒”的颜色则仅有红、黄、黑三种,且色泽远不及锦鲤光鲜亮丽,导致锦鲫价格在观赏鱼市场中持续低迷(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