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形上看,这四个字上面都有“老”字,这是对年纪不同的四个老年人的雅称或寿称。
耆:(音,奇)指60岁以上的老人,拆字分为“老”和“日”,表示该过老人的日子;
耄:(音,冒)指80岁以上的老人,拆字分为老和毛,为昏乱的意思;又把80岁到90岁的老人,称为“耄耋之年”。
耋:(音,蝶)指70岁以上的老人,拆字分为老和至,意思是到了“人生70古来稀”的阶段,指70岁以上老人要特别注意防跌倒。
耈:(音,苟)指90岁以上的老人,拆字分为老和句,为驼背且有皱纹的长寿老人;
从寓意上讲,耆:老而多智;耄:老寿长眉;耋:老而安坐;耈:老而步缓。
古代对老人的尊称或雅称,还有: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60岁:下寿,花甲之年、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1岁是新的一轮;又叫“还历寿”,因为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
70岁:中寿,古稀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
77岁:喜寿(草书“喜”字,好似“七十七”,故特指77岁);
80岁:伞寿(“伞”字的草体,好似“八十”,故称“伞寿”),杖朝之年;
88岁:米寿(把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指88岁) ;
90岁:上寿,鲐背之年;
99岁:白寿,“人瑞”之年,因“百”字少一,即为99,故指99岁;
100岁以上的,称为“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的衣食住行不能自理,都要儿孙赡养或别人照顾。其寓意是,颐养天年之期。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故得名).
在中国文学上,对老人的称谓,还有:
斑白:代指老年人头发斑白;
黄发:代指头发由白变黄的长寿老人;
皓首:代指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理状态以“皓首”“白首”为特征。
久寿:长寿。
眉寿:人老眉毛长,故称眉寿。
姥: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遐龄:指高龄长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50岁称为“杖家之年”、60岁称为“杖乡之年”、70岁称为“杖国之年”、80岁称为“杖朝之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