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的最佳时间,棉花产出时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4 13:43:35

最近,杨元俊每天都要测4次温度,不过不是给人,而是给土地。

天气回暖,在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3800多万亩棉田即将播种。杨元俊生活的产棉大县尉犁地处塔里木盆地,棉种通常从3月底至4月上旬播下。

种了30年棉花的杨元俊知道,找到棉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最关键。种早了,温度低,会出苗不齐。播晚了,错过最佳的生长季节,影响棉花的产量、品质。

而选择在哪一天播种,棉农多凭经验。但50岁的杨元俊不这样,他在等一组数值的出现。

30年前,弱冠之年的他离开家乡四川,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种棉花。如今他的种植管理技术领先当地。去年起,受聘于一家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企业,他开始为19万亩流转棉田中的14500亩担任技术员。

多年学到的种植技术告诉他,只有当地下5厘米处的地温连续3天高于14摄氏度时,棉花才可以播种。

杨元俊知道,如果只凭经验,万一错了就会影响整个生产。即使恰巧赶上最佳播种期,具体播种的早晚,仍会对棉花后续的生产进度有大影响。

“能提早一天播种,秋收就有可能提早一周完成。”杨元俊说,越早播种,不仅棉花品质更能得到保障,机械化采收、售卖也会拥有更足时间。

为此,每天的8时、14时、20时以及凌晨2时,他4次驱车到田间的测试点。土壤里埋设着5支土壤温度计。他要跪倒在地头,脸庞紧贴地表,仔细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新疆棉花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对具体农时的判断,对水量、肥料、农药的配比和施用量,防虫、化学调控、打顶等管理的精细程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得益于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介入,尉犁县实现了棉田的大规模经营。新疆利华棉业一次性流转了19万亩土地,聘用了20多名农田技术员。后者的工作任务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精准科学的管理,让万亩棉田有相同长势,达到高产。

受聘为技术员后,杨元俊开始有意识记录下棉花的所有农事数据,将其整理为一张详尽的电子表格。这是当地第一位尝试将多年经验数据化的棉花种植技术员。

在整理数据时,杨元俊意识到,如果能年复一年将全部农田数据整理下来,不仅可以指导他手下100多名管地工的种植管理,或许还可以从数值中总结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但他担心每个环节的数据不够精确,比如眼下的地温测量就有遗憾。

每天凌晨2时,他到测温点读取地温时,因为夜深天黑,只能用手电筒照明。但零下温度的寒夜,水银温度计很容易受光照的影响而升温。为了确保数据精确,跪在地面的杨元俊只能将手电筒的光照向别处,借助反射回来的微光来读取数据。“一不小心就会读不准。”而正午日照强烈时,地表的高温也会抬升温度计的数值。

这些误差是难以消除的。好在不久之前,一组新的智能传感器安装在了田间。

规模化的土地经营,让高标准的无埂条田、全程机械化的耕种收在尉犁成为现实,也加速了当地农业智能化的进程。

今年,一家国内领先的农业智能化科技企业主动前来合作。这家名为广州极飞科技的企业带来了土壤传感器、温湿度计、农事记录仪、气象站等先进的农业物联系统。

除了每天4次伏到地头读取水银地温计,杨元俊还学会了通过手机查看土壤传感器的温度值。“两者之间多少存在一点数值出入,我正在摸规律,我相信这种新设备。”追求精准的杨元俊知道,新的土壤传感器测温能力更强。

安装了新的物联系统,不仅每半小时就能自动测一次地温,农田的气象数据、影像变化、农事等数据,也都能通过4G网络自动传输。杨元俊明白,熟悉这套系统后,他就不用频繁下地了,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了解农田情况。

在极飞科技新疆地区负责人郑涛看来,先进的传感器还只是最基础的物理层,更具突破性的是智慧农业系统对农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去年杨元俊是自己整理的农事数据。以后通过物联系统,绝大多数的农事数据都能自动收集了。”

杨元俊打开电脑,进入极飞的智慧农业系统,他负责的14500亩土地卫星地图很快清晰显示出来。点击地图上以百亩为单元划分的农田,他调取出了农田的详细“档案”:土壤属性、生长环境、农资消耗、农事记录。

郑涛说,只要持续收集、分析好这些数据,新疆棉田很快就能迎来大变化。“等建立起成熟的种植模型,智能农机、农业自动驾驶仪、控制阀、水位传感器就能自动进行田间管理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