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北菜馆里最常见的黄粿,原来是这么制作的!
粿
在闽南语中是对于米制糕点的称呼
也是人们心中古早美食的代表
刘子秀做黄粿已经八年了,一开始为了生计而学来的技艺,现在于她来说,更多的是打发时间的劳作,虽然制作黄粿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但是刘子秀觉得,让她闲坐着消磨时间,比这样辛苦劳作更不自在。
往蒸得半熟的米饭中,倒入昨天做好的碱水,黄粿的黄色,就来于碱,浸泡碱水后的米再装入饭甑中,蒸1个小时就可蒸熟。因地制宜的同时注重养生,是客家美食的一大特色,客家祖先们自古就习惯,在制作食物时加入木碱,能够防湿热和保护脾胃。
把蒸好的米饭倒入石臼中,用杵槌用力杵打,杵槌要用光滑的木杵,这一步极其耗费体力和时间,五十斤的米饭要杵打半个小时,直到饭粒全部融合,像棉团状,之后趁热用木板,将米团压成方方正正的形状,再用细线把黄粿切成,一块块大小均匀的方块,就可存放好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