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孩子是家族的继承者,也是家庭的顶梁柱,一直以来都是以坚强、勇敢、责任而著称的。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与之相对的是无形的压力,和对男孩子提出来的条条框框的具体要求,比如“男孩儿不能哭”。
男孩子跑步磕破了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妈妈会对他说:“你是男子汉,怎么能哭呢?”孩子努力地将眼泪收了回去,在抽噎中和母亲一瘸一拐地走回家。一件做工精巧的玩具,哥哥喜欢,妹妹也爱不释手,争抢中玩具被摔坏了,哥哥和妹妹都哭了,家人却在指责哥哥,“男孩子没有个男孩的样,哭什么哭?”
“你是男子汉,不能哭!”看似是一句鼓励和安慰的话,但背后的*伤力却十分惊人,当家长强迫性让男孩子变得坚强时,只会让他越来越弱……
男儿有泪不轻弹,成为养男娃的“金科玉律”“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是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的代表作《宝剑记》中的两句唱词,唱词唯美,极富哲理,但流传至今唱词的后半句被选择性地忽略掉了。
李开先本来想说男孩子不轻易哭,如果遇到伤心事也是可以流眼泪的,可惜如今只被大家记住了前半句,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男子汉不能哭,再深一步解释,要哭就不是男子汉!是不是会错意了呢?
来看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组织者先是将一个普通的玩具盒摆在九个月大的婴儿面前,然后有个小丑会突然间蹦出来,孩子被吓得嚎啕大哭。
该过程被拍成视频播放给两部分观众看,一部分观众得知视频里是女孩时,他们认为女孩是因恐惧大哭,认为不要粗暴地对待女孩,很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