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什么模子出什么坯,易怒的父母容易养出暴躁的孩子。
想起《调解面对面》的儿子小陈。
早年父母关系不和,常常吵架,家里总是搞得鸡飞狗跳。
架吵完了,爸爸扭头就走离开了家,妈妈满肚子火没地方撒,就直接发泄在他身上。
有时拿皮带抽他,抽到他浑身发紫,最严重时还对他动刀,威胁他的人身安全。
那时还小,只觉得妈妈很吓人,不愿意和她亲近。
可当他开始骂人越骂越凶,拿起刀叛逆不听话时,他变成了另一个“妈妈”。
即便他无数次厌恶妈妈对他所做的一切。
但妈妈的暴脾气,正潜移默化地遗传到他身上。
《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一书明确指出:
当儿童看到成年人在应对问题时,使用的这些不恰当行为,他们会很容易把这些不恰当行为,理解为是可以被人接受的行为。
尤其是孩子不谙世事,如同一张白纸接受父母的教养。
父母错误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暴戾的行为,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也应该这样,将他指向错误的未来。
父母管理情绪的“五步法则”
01采用深呼吸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时,心跳会每分钟100 次以上,身体就会分泌比平时多很多的肾上腺素,导致我们的大脑充血,失去理智,甚至会做出伤人害己的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缓解内心的情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呼吸。
你可以深深地吸气,然后慢慢吐气,这样反复几次后,心率就会慢慢下降,焦躁、愤怒的情绪也会渐渐平息,思维就会变得冷静和理性。
02自言自语对话
当情绪暂时平稳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自言自语的对话系统分散压力。比如问自己:"我有必要如此愤怒吗?"“我愤怒的后果会是什么?”
当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后,你的情绪可能已经缓解了大半。
03接纳当下情绪
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让自己和孩子被坏情绪控制,这是很有害的。
所以,不妨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当下的情绪,把情绪看作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当然这并不等于放任情绪,我们还要通过正确的途径转化情绪。
04采用自我反驳
我们也会有不合理的认知。什么是不合理的认知呢?一般来说有两种:绝对化要求和灾难性思维。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
比如,孩子必须多吃青菜少吃肉等等。
灾难性思维是指把事物可能产生的后果想象到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的境地。
比如,看到孩子很晚还完不成作业,就断言孩子睡眠不足,以后智力会受影响等等。
要避免不合理的认知,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自我反驳。比如:
如果我冲孩子发脾气,并不能让他更快地完成作业;如果孩子开始哭闹反抗,局面只会更糟糕。
通过这种自我反驳,我们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从而避免与孩子矛盾的激化。
05选择积极行动
当我们认识到一些错误行为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时,就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除了故意磨蹭外,是不是在课堂上没听懂呢?”
这时我们再主动与孩子沟通,找到了孩子拖拉的根源,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愿意理解他、帮助他的人,而不是动不动就教训他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