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真正含义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叫“三思而后行”,很多人并以此为处事标准,但是殊不知,这一句话其实一直被误解。
“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所阐述的智慧就是“任何事情都要多加思虑,才可以去做”。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面对事情的时候都是火急火燎,不懂三思,那一定会因为自己的急躁冒进给自己招致的问题。
但是我们对待任何的问题和智慧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其中的内涵,如果我们只是单方面的去思考,则会有失偏颇。
就如同对于这一句话,大多数人只知道“三思”而后行,却不知道孔子所表达的智慧,并非是这么简单。
这一句话是出自《论语》,很多人就以为孔子所倡导的就是“再三思虑,才可去做行动,但是大多数人却都误解了孔子的意思”。
在《论语》之中,原话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有一个人叫季文子,他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多次考虑才会去行动。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却说:“只需再次思考,就可以去做了。”
这就是大多数人对于“三思而后行”所产生的一个误解。
很多人以为三思而后行需要不断的思虑,多次的揣摩才可以行动,但是却不知,过分的犹豫不决,就是一种执行力差的表现。
而且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就是大多数人被三思而后行所误解的状态。
我们先从从层面去剖析:
凡事不想一想就去行动,叫做莽撞,会导致一个严重的负面后果。
但是想的太多,只是瞻前顾后,不但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之中,还会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让事情延误时机,甚至在大多数时候,还会给居心叵测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该急,什么样的事情该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