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将结婚视为人生重要的一件事,几乎关系到个人、家庭甚至家族的大事。因此,无论家庭条件如何,中国人结婚时总是会以最华丽的景致来庆祝。结婚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特殊意义,例如迎亲、交换承诺和跪拜等,其中最后的“周公之礼”更是备受关注。
古代称夫妻同房为行“周公之礼”,原因据说是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发现社会秩序崩溃,人伦关系松散,几乎一片混乱。面对这一现实,周公认为单靠军事管制是不足以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需要一整套礼法来约束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于是,周公通过观察各地民情,研究前朝的经历,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礼仪和法则。
这些法则约束了每个人,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王侯官员。它们规范了人们的各个方面生活,并根据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制定了不同的行为准则。要求每个人都按照这些规范来生活,自我约束。
婚礼是周公最看重的礼法之一,他专门制定了婚嫁七法。因为婚姻关系关乎人口繁衍和社会家庭的稳定。所以他将婚姻的各个环节分为七个步骤,其中最后一步就是夫妻同房。因此,才有了行周公之礼的说法。
为了规范人们的婚姻观念和伦理道德,防止人伦关系的混乱,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周公将婚姻流程分为“七礼”,即七个重要的环节,每步都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颠倒或擅自修改:
1. 纳采:男方向女方求婚,并送上聘金或财物作为诚意。
2. 问名:男方询问新娘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信息,并用竹简记录下来。
3. 纳吉:男方根据新娘的生辰八字选择吉日作为订婚日,并再次送上财物作为定情之物。
4. 纳征:男方向女方送上更多财物作为聘礼,并告知结婚日期。
5. 请期:男方请求结婚,并确定迎亲时间和地点。
6. 亲迎:男方按约定时间到达女方家迎接新娘,并进行祭祀仪式。
7. 敦伦:新郎新娘回到男方家,在洞房内进行夫妻之事,也被称为“周公之礼”。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敦伦比喻为“周公之礼”,通俗地指夫妻同房行房事,即发生性关系。这种说法既委婉又尊重个人隐私,同时反映了中国人对性和爱情的态度和观念。这也表明周公致力于改变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振兴社会精神。
可以说周公对礼法对我国几千年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婚姻流程。这一套符合法治和社会观念的婚姻流程,对于结束腐败奢靡的生活方式,重塑一个文明统一的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公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承前启后,起领导作用。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我们现今的思想之所以与其他民族不同,正是因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了周公的哲学思想。以至于伟大的孔子在谈论中国时,被称为中华民族礼法之祖。凡是遇到礼乐崩坏的情况,他总是热衷于寻求周公以重振礼法!
总而言之,行周公之礼是周公制定的婚姻流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周公的安排体现了对婚姻的无比尊重,以及他构建的礼法社会中家庭伦理的至关重要性。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引下,他才会安排每一步都合理且严谨,不能有任何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