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懂得隐藏自己,总是锋芒毕露,就一定会遭到别人的诽谤和攻击,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
本是一句劝诫人不要骄傲,要谦虚谨慎的哲言,却也被一些父母误解了其中的意思。
有一个叫李蒙的小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他活泼热情,还非常喜欢帮助同学,老师和学生都很喜欢他。
可后来的一段时间,这个一向主动热情的孩子,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再积极举手回答;课余时间,也不再帮助学习差的同学解决难题;操场上更看不到他嬉笑打闹的身影。
突然间他变成了一个安安静静,沉默少言的小大人。因为他的冷漠,同学们都渐渐的远离了他,他的成绩也在渐渐的下降。老师更觉得奇怪,以为李蒙心灵上一定是受到了什么打击。
由于担心孩子,老师找到了李蒙的父母,才弄明白事情的真相。
原来李蒙的母亲在一次朋友闲坐中,听朋友说起过他的邻居那个上高中的儿子。
邻居的儿子曾经很优秀,在全校排名前3,老师和家长都把他当成清华、北大的重点对象来培养。
优秀没有错,错就错在,这个孩子把老师的宠爱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每天对同学吆五喝六,和老师称兄道弟,俨然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
后来竟然公开和社会上的混混出去喝酒,酒后还因为一个女孩和几个社会上的男孩打了起来。
老师爱他是个人才,不愿重罚,本想让他写份检查,改过自新,谁知他还强词夺理,最后不得已被学校开除。
为了教育学生,学校还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作为文章题目,让学生们发表感言。
李蒙的母亲,生怕自己的儿子会成为邻居儿子的模样,于是极力打压儿子的积极性,警告儿子不要出头,不许有争胜心。
这位母亲硬是把古时圣贤提倡的不骄不躁、谦虚低调的品德理解成了——随波逐流的大众心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
这句话本该是古人劝告世人的诫言,而不应该成为世人生存的态度。
成熟饱满的谷穗总是低垂着头,知识渊博的人总是默默无闻。
不是他们故作深沉,而是他们懂得,成熟的背后是风吹日晒,成功的前提是汗水和艰辛。
饱经世事的人从容淡定,历经坎坷的人成熟稳重。只有青涩无知、没经过风吹日晒的人,才会锋芒毕露、不可一世。
请牢记古人的诫言,要明白那些高谈阔论,哗众取宠者都是浅薄无能之人,真正大智大慧,满腹经纶者,都是深藏不露、谦虚低调的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要时常提醒自己,戒骄戒躁,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