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荷兰男孩”牌铅白油漆宣传册,20世纪,来源:wiki
中国同样使用铅白颜料。明朝时期宋应星在他的著作《天工开物》一书中描述了“胡粉”(铅白)的制造方法:在一个木桶里, 放两瓶醋, 一瓶在底部, 一瓶在中部,置入卷成筒形的铅片,桶用泥和纸封固,小火烘七天后打开桶盖,把铅片表面的霜粉刮入放有水的缸里,如此反复, 直至铅片完全消耗尽。把豆粉和蛤壳粉一起加入缸内搅匀,澄去清水,待干便可制得胡粉。
林椿,海棠图,南宋,来源:wiki
直到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与社会的革新,科学家与艺术家开始认真寻找铅白的替代品。法国人科迪斯和德莫尔沃,于1824年用最新发现的钡元素(Ba)与硫(S)混合生成硫化钡(BaS),生产出一种安全无毒、且稳定性极高的白色:钡白(BaSO4)。
但钡金属产量稀少,再加上用油调和后钡白过于透明,覆盖力不足,并没有被画家们接受。1782 年左右,法国化学家居顿·德莫沃(Guyton de Morveau)以古希腊人用锌来防腐和治疗溃疡的方法为灵感,制成了一种全新的白色颜料:锌白。但当时的锌白与铅白相比,成本昂贵,因此并没有广泛流行。直到1834年,温莎·牛顿创造性的将锌白作为一种水彩销售,才让锌白普及开来。
温莎牛顿颜料目录页,约1895年,来源:wiki
为了提高锌白的知名度,温莎·牛顿为它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中国白”。“中国”二字承载了当时西方语境下的东方情结,是两百年前西方对古老、遥远而神秘的东方的浪漫想象。仿佛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实则与中国并无关系,但此举成功地帮助温莎·牛顿打开了锌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