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鸡是什么样的人,铁公鸡指现实中的什么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07:32:35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宋燕

魏晋南北朝是文人们在历史上最闲散而创作力又大爆发的时期。乱世之中,文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索性醉心在自己内心世界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借饮酒服药笑谈高山流水,用艺术的形式来宣泄自己心中之不快,此为所谓的魏晋风骨。

采菊东篱、种豆南山之悠闲;曲水流殇、咏诗论文之欢愉;丝竹白丁、耳根清净、两袖清风、无所烦心……魏晋名士的这种风气,在后世亦常受到追捧。若问彼时最具代表性之文人?自然首推“竹林七贤”,尽管他们表面只是终日饮酒服药、吟诗对弈、纵歌抚琴,但其内心仍期冀有朝一日能够获得权力从而大展拳脚,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宏愿。

铁公鸡是什么样的人,铁公鸡指现实中的什么人(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物画画家范曾所作《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之王戎

本篇主人公是竹林七贤之中的王戎。他是一个优秀的文人,也是竹林七贤中少有的仕途有成之人。虽说今天要介绍他奇葩的一面,但未免偏颇,我们先从他的生平来了解一下王戎其人(以下绝大部分内容出自《晋书·王戎传》)

少年成名

王戎出身于顶级高门琅玡王氏,他幼时即头脑聪颖、悟性极高、神彩秀美,相传他可以直视太阳而不目眩。(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把戏,有猛兽在笼子里咆哮,其吼声震天动地,吓得看热闹的百姓四散逃窜,唯独王戎神色自若。魏明帝曹叡在远处之高阁瞧见,也不由啧啧称奇。

还有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见道旁的李子树果实累累、娇翠欲滴。大家纷纷跑去采摘,就只有王戎没去。别人问其缘由,他悠哉地答道:“李树长于道旁,若是好吃,还能剩下这么多留给我们摘走?肯定是苦的啦!”小伙伴们一试,果不其然!

铁公鸡是什么样的人,铁公鸡指现实中的什么人(2)

上述故事收录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古今英雄出少年》一书中,该书是笔者那一年的儿童节礼物。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年长王戎24岁,与其父王浑同任尚书郎,既是朝中同事也是好友。但阮籍每次拜访王家时,都更爱跟王戎唠嗑。阮籍对王浑说:“濬冲(王戎的字)清虚可赏,和你不是一路人。与你说话还不如跟阿戎说。”自此,小王戎早早地就跻身“竹林俱乐部”,常与当世名士们赴洛水边郊游踏青。

初入仕途

曹魏朝廷吏部郎之职出现空缺,司马昭询问亲信钟会合适的替补人选。钟会品评:“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人选。”由此,王戎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开始踏入仕途,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西晋发动灭吴统一之战。时任建威将军的王戎自豫州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为六路灭吴大军中的一路)。王戎派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协助王濬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及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各自率众向王戎投降。

铁公鸡是什么样的人,铁公鸡指现实中的什么人(3)

西晋灭吴之战示意图

翌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灭,王戎因功进安丰县侯,增加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又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了与吴主孙皓不和,称病归家的原吴光禄勋石伟,使后者拜为议郎,入朝为官。荆州百姓因此都对王戎心悦诚服。

宦海沉浮

从王戎幼年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有眼力见儿、有判断力和定力之人,这使得他在乱世之中一次又一次地逢凶化吉、逃出生天。

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利用贾后乱政造成的社会不满发动政变,控制了朝政。他有个臭名昭著的亲信孙秀,人品极差,这厮出身贫贱,早年求品乡议时,王衍(王戎的堂弟)并不愿品评这种名声败坏的乡巴佬。但王戎却看出此人日后必成大(人)器(渣),于是极力劝说王衍给了个五星好评,相当于投资了一支“潜力股”。待孙秀得势手握生*大权时,与他平日结怨的人尽遭屠戮,而王戎却保住了身家性命,仅以党附贾氏的罪名被免职。

铁公鸡是什么样的人,铁公鸡指现实中的什么人(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