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五行,你是不是脱口而出“金木水火土”?
顺序错啦!正确念法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间有生克乘侮的关系,必须排好队,才能画出正确的五行生克图。
五行是先秦显学,上古的哲学家们认为:世间一切都由这五种物质运化生成,木助火长,火为土母,土中炼金,金冶成水,水生助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样的世界观虽然简陋了点,但毕竟是2200年前嘛!当时全人类都处于农耕文明,对世界的理解都差不多。比如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自然界由火,气,水,土四大元素产生,比咱还少一个元素。
今天我们常说的“五行”,其实是“五行学说”,是以五行为基础抽象加工成的古代哲学。如果说阴阳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就是朴素的五大系统相互作用学说。
古人很喜欢用五行学说总结万事万物,对应木、火、土、金、水的有:东、南、中、西、北五方,角、徵、宫、商、羽五音,青、赤、黄、白、黑五色,酸、苦、甘、辛、咸五味,仁、礼、信、义、智五常……
总之,五行学说是个筐,中华文明往里装。
作为中华民族的基本说理工具,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到:天文、地理、建筑、中医等各方面。
中医学引入五行学说,主要用在两大方面:一是依据五行特点和属性,将复杂的人体结构和功能,分成肝、心、脾、肺、肾五脏;二是依据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试图解释身体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医“五脏”的每一“脏”,都包含了西医解剖学中的多个组织,“五脏”不仅指肉身,还涵盖精神。这也是中医独特的“身体观”——上古典籍中“身”和“体”是分开的,“体”类似西医解剖学的血肉之躯,“身”不仅指躯干,还包括思想、意志、灵魂等。
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在传统中医学上应用广泛,从生理变化到发病机制,从治疗方案到方药选择,都有五行学说的指导。这也是大家说“易医同源”的原因。
如果不懂点中国哲学和文化,很难真正理解作为生命哲学的中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并不是静止的肌肉骨骼的堆积,而是“形”与“气”的结合。中医的阴阳理论反映的是动态平衡,五行学说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理念。
今天咱夸一个人状态好,还用“真有精气神儿”来形容。中医的根本原则是“治未病”,懂天懂地懂自己,好好保养别生病;即使病了,要做的也是帮病人调理生理机制,恢复生命系统间的平衡与和谐。
而西方现代科学讲求逻辑、准确、普适,西医将“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奉为铁律;中式文化更偏形象思维,中医的诊疗手段,常常无法具体量化又能出奇效,这也是中医现在常诟病的原因。
福铃觉得:每门学科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盲人摸象”,每种文化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而真理永无终点。中医五行学说当然有其局限性,但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还是希望能在新时代老树发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