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和easy模式,easy模式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9 09:11:01

hard和easy模式,easy模式什么意思(1)

工作太辛苦,于是选择更easy的逃避模式,换一份轻松的工作;不太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于是选择更easy的逃避模式,自我封闭起来;恋爱失败,于是选择更easy的逃避模式,不再积极寻找恋爱的对象;害怕离婚后要面对的困难,于是选择更easy的逃避模式,就这么凑合着过下去……

在easy和hard之间,你是不是总是选择easy键?的确,在一个人面对困难、痛苦或者问题的时候,有两种状态可以选择,一是逃避模式,二是解决问题的模式。

逃避模式显然让人更轻松(easy),但是每一次逃避不仅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愈多愈严重。而选择解决问题的模式,会让人感觉到痛苦和艰难(hard),它需要你迎难而上,而随着问题的一点点解决,你自然变得更强大了。人生与人生的区别,就像:树林里有两条路分开了,我走的那条路走得人更少了,这使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些话也道出了一个人应对人生痛苦的重要策略:不怕吃苦,敢于先吃苦。

前段时间,有位以前的同事小A来找我喝茶叙旧。小A与我同年,记得入职后一年左右,他来征询我关于跳槽的意见。一个选择是去香港某家欧洲大投行做分析师,另一个选择是上海一家新成立的小型私募基金。我建议他去前者,而小A去了后者。

之后我们便天各一方,少有联络。这次再见到他,他摇身一变成为创业者了。在谈起创业者的自虐人生时,他笑着和我说:“你知道试过 hard (艰苦) 模式后,真的就不适应过 easy life (容易的生活) 了。”

有一种人,对苦也是甘之如饴

俗话说苦尽甘来,可是有一种人,对苦也是甘之如饴的,创业者就是其中之一。

我个人认为,先苦一下的策略深入人心,hard模式的苦乐也是相对的。许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苦乐无法相融,先苦后甜的惯性让我们很多时候——目的性远大于过程性。比如某一天和老板讨论起孩子的教育,我惊讶地发现,老板的孩子们没有像大多数高管那样放养在国际学校,而是在接受竞争激烈的公立教育。原因无外是要让孩子先受一轮苦,才能学好所有学科的基本功。

我立刻回想到自己也曾经走过的那一路题海生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即使作为一名后来的文科生,在美国拾起任何高等数学也毫无压力。那些繁复的公式在一次次作题后已经部分变成了我青春的记忆,临时再写个二次方程式、求根也还能流畅地一笔呵成。然而,过早丧失对理科的研究兴趣不能不说是题海训练模式的后遗症。

其实许多技艺,比如武术、乐器、下棋、画画等,无论是否有天分,都需要大量枯燥、机械、长久的训练才能有所建树,而这些训练大都需要从童年或青少年开始。

所以作家张晓娴有次回读者信时劝说那些高中学生先放下她的“闲书”,好好做功课,努力先考上好大学。可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是,青葱岁月难道不应该拿来好好谈几场恋爱吗?读书这等寂寥之事不应该在40岁后耐得住性子时再皓首穷经吗?

相反的例子被虎妈蔡美儿说得很充分,不管外界如何抨击,她坚信自己的育儿方式。两个女儿从小被训练弹琴,刻苦学习,成就斐然。尽管女儿们在学琴过程中有过无数次反抗和争吵,她对记者说等她们成年后一定会不尽感激母亲当年不近人情的魔鬼式训练。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将来也这样严格要求女儿。但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由于父母的纵容,我虽然试过学习国画、书法、乐器等各类杂艺,却无一坚持下来,一无所成。就连整牙对女生这么重要的事,虽然少年时妈妈花了大钱让我去整了几次,由于怕痛一两个月后就被我自说自话地停了。没有人逼我,所以我就顶着一口不齐的牙齿混到现在,拍个照也不好意思大笑,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有时问起我妈,为什么小时候不逼着我学些什么。我妈无奈地说:你从小这么有主见,哪里是可以随便被人左右的?所以,什么因果关系都是相对的一场角力,于爱情、于家庭都如是。

走“少有人走的路”,坦然面对困难

说回到hard模式,其实关于培养技艺的重要性肯定远不如塑造人格。“少有人走的路”,显然是人生的一种hard 模式,也是一本经典心理学的书名。这本书提出过四个心智成熟,为人自律的原则:

延迟满足。比如先做难作的题,先吃难吃的东西等——养成一种先啃难啃的骨头的生活习惯,被广泛认为是日后成功的先兆。

承担责任。即客观地不全然揽责任,也不全部推卸责任。

尊重事实。这和第二点相连,即不过分自我,理解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从而再改变它。

保持平衡。这大概是最抽象的一个原则,简而言之是让自己的行为方式保有一种柔性,来看待发生在自己及他人身上公平等境遇问题。

这四个原则看起来简单,但改变人格及心智模式需要有意识地日益精进,比起有目的性的掌握某种技艺要困难数倍,所以多数人都难以轻易在自我心智上有所进步。

不断学习后也许才有顿悟和不同的选择。人生与人生的区别,就像美国诗人Robert Frost同名诗所描绘的意境:树林里有两条路分开了,我走的那条路走得人更少了,这使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来源:中国妇女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