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是我国分布比较广的一种墓葬。关于汉墓曾有这样的说法,“汉墓十室九空”。为什么会这样呢?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汉代去今年代久远,很多古墓难捱时间洗礼;二是古墓非正常盗掘严重,如曹操所设“摸金校尉”,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对汉墓的破坏可想而知;三是贵族官僚大都视死如生,汉墓中珍藏了大量的随葬品,引得盗墓者的觊觎。
总而言之,汉墓年代久远,而且珍藏丰富,容易被人盗掘。汉代古墓中,知名度最高的一种宝贝就是金缕玉衣。金缕玉衣,顾名思义,就是用金线缕结玉衣,形如铠甲。金缕玉衣有两个元素引人注意。一个是金丝,金是稀有金属,珍贵程度自不必说。另一个是玉,古人自古爱玉,不仅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而且相信玉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因此,古人更愿意将玉作为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的玉衣由先秦“缀玉面饰”演变而来的,形如眉、眼、鼻、口的玉石片,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然后缀附在织物上,制成玉面。到汉代,取代玉面的是“玉匣”。《东观汉记·梁商》载:“梁商薨,给赐东园锵车、朱寿器、银镂、黄金玉匣。”这里的玉匣,就是我们所说的玉衣,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在汉代,玉衣是高规格的丧葬殓服。古书中所说的“玉匣”,只有皇帝和少数贵族才能享受。当然,这多半体现在东汉时期,皇帝死后使用的是金缕玉衣,诸侯王使用银缕玉衣,贵人、公主使用铜楼玉衣。这一规制,在西汉时,并没有严格区分。如中山靖王刘胜死时用的就是金缕玉衣。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刘胜的金缕玉衣长1.88米,由2498片规则不等的玉片拼接而成,玉片各角穿孔,用约1100克黄金制成的丝缕加工编缀。不仅如此,刘胜妻子窦绾用的也是金缕玉衣,只不过规制和材质都要稍逊一筹。
当然,我们说金缕玉衣常见,并不是数量很多,而是因为知名度太高。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比较诡异的是,很多玉衣在发现时,已然只有玉片,同样珍贵的金丝却不翼而飞。
这是为何呢?
在盗墓者看来,相对于动辄千片的玉片,编缀玉衣的金丝才是难得一见的“宝贝”,毕竟金丝可融化,容易出手。而玉片则就不同了,由于是皇家之物,玉的身份标识明显,如果贩卖或者流通市场多半会受到官府的追查。然而,抽调金丝就会毁坏金缕玉衣,这种粗暴的做法无疑于暴殄天物,这给后世的考古复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