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属爬行纲有鳞目,别名长虫、郁屈等,已知数量超3000种,毒蛇占比超2成。
因蛇拥有阴森恐怖的目光,尖刀般的毒牙,灵活敏捷的攻击力,不寒而栗的躯体,常能使人退避三舍。
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蛇当成智慧、财富和生育的象征,甚至有区域内蛇相关的图腾崇拜。
因此说,蛇兼具善恶,褒贬皆有,是正义和邪恶的关联共同体,人们对待蛇的态度更显矛盾,爱不释手当宠物的有,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观念同样存在。
近期,随着国内温度的回暖,蛇类的活动更加活跃,荒坟野地蛇类出没频次增加,这种现象好还是坏,以及能不能打蛇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
出现原因坟墓附近有蛇出没,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必然的,这和蛇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捕食特性和活动规律紧密关联。
生存特性。蛇对生存环境基本要求是,温湿度适宜,获取食物方便,隐蔽条件良好,能穴栖、陆栖、树栖,还能水栖。
穴栖和陆栖的蛇在坟墓周边很常见,白天居住洞穴或者隐匿草间,夜晚活动觅食,如金环蛇、银环蛇和花条蛇,都是典型的蛇种。
捕食特性。蛇是冷血动物,喜食各类型的小动物,如青蛙、鸟、野鸡、老鼠和兔等都是蛇的目标食物,共同构成食物链系统。
凡是有上述动物的区域,都能见到蛇类的出没,而坟墓选址大都在缺乏人烟的郊区,日常生活中基本无人涉足,遂野生动物的数量庞大,蛇类为获取食物被成功吸引。
活动规律。蛇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性,部分蛇白天觅食,如眼镜蛇和眼镜王蛇,部分蛇夜晚觅食,部分则晨昏觅食,如竹叶青和腹蛇。
除上述外,还和温度、湿度有关,就如夏季温度过高,眼镜蛇也会选择傍晚活动,但无论何时觅食,蛇活动范围基本都是远离人群,远离社会,坟墓符合该特征。
蛇的两面性只从传统文化和坟墓稳定性角度看,蛇出现在坟墓周边是好事,能表达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还能起到稳定墓穴结构的用途。
文化属性角度。蛇在传统文化中被人们称为地龙,被赋予吉祥、富贵和智慧的文化意义,坟墓出现蛇,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后辈族人的美好追求。
而且,因蛇的栖息和行动都需要杂草隐蔽,坟墓附近出现蛇意味着柴草繁茂,郁郁葱葱,是生机盎然的象征,寓意家族兴旺,加上柴的谐音是财,更能凸显出富贵显达的含义。
稳定墓穴结构。坟墓附近杂草丛生,大都靠近荒山田野,是老鼠的绝佳藏身处,还能保证充足的食物供应,利于鼠类种群规模扩张,常导致坟顶遍是孔洞。
这些孔洞就成为破坏坟墓结构的元凶,流水顺着孔洞进入坟墓内部,连年的侵蚀,破坏结构的稳定完整性,甚至造成坟墓坍塌。
虽然某种程度来说,蛇能出现在坟墓的周边是好事,但要注意的是,蛇类具备攻击性,如遭到蛇的攻击,被咬伤,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就算是无毒蛇,也别放松警惕,蛇常在野外活动,捕食各类小动物过程中,易感染各类病菌,要及时消毒处理,避免病菌危害扩大。
另外,坟墓上被老鼠挖开的孔洞,不能只依赖蛇去捕捉老鼠,还要及时封堵,最大程度抑制孔洞的扩大,确保坟墓主体结构稳定。
蛇不能打蛇,不是完全纯粹的有害动物,相反其研究实用价值极高,应用的范围广,即使出现在坟墓周边,都别想着打蛇,这是因:
蛇是野生保护动物。其实,大部分蛇类的攻击性都不强,只要人类不主动侵入蛇类领地,攻击蛇类,就安全没有问题,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快速离开蛇的视野。
而且,和麻雀、黄鼠狼类似,自然界里的野生蛇类同样是三有保护动物,不能随意攻击捕捉,恶意伤害就要惹祸上身,被发现就可能被相关部门追究责任。
蛇能维持生态平衡。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都能维持相对平衡状态,如蛇的种群数量增加或者下降,原有坟墓周边的生态平衡就要被打破。
蛇的存在,恰好就能制约老鼠种群规模的扩张,只要1条蛇就能捕捉100-200只老鼠,能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效果,避免老鼠靠着尖牙利爪为祸坟墓。
蛇能保障粮食生态。野鸡、野兔和老鼠等野生动物,主要的食物来源就是粮食,威胁着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通过蛇的捕捉,就能控制住其它野生动物数量,避免数量过于庞大,过度偷食偷窃导致的粮食减产降质问题。
因此能说,蛇出现在坟墓有益无害,对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坟墓结构稳定性起着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恶意捕捉伤害蛇类的行为要坚决摒弃。
要注意的是,国内温度的持续升高,草木恢复绿色,蛇的隐蔽性增强,去荒郊野外,去上坟祭祖,要倍加谨慎,别被潜藏其间的毒蛇攻击,威胁到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