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生活中总有一些好书常伴左右,它们是书架上的老师。
今天小编带来25种好书,推荐给每一位学人。
1.《碎金文丛》:大家的小书
丛书取名“碎金”,在于“辑零碎而显真知”。学术名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都可视作酝酿经典的“学问碎片”。
孔子的真价值,却无宁在他那刚强,热烈,勤奋,极端积极的性格。这种性格却又有一种极为特殊的面目,即是那强有力的生命力并不是向外侵蚀的,却是反射到自身来,变成了一种刚强而无害于人,热烈而并非幻想,勤奋却依然从容,极端积极而丝毫不计成败的伟大雄厚气魄。
玉所代表的美感是颇高等的,不稚弱,不琐碎,不浅薄,不单调,不暂时,不变动不居,不死滞不前。在人格上能与之符合者,也恐怕只有孔子而已。……玉和孔子代表了美育发达的古代中国。
——李长之《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书目:
第一辑
(1)《哈佛遗墨(修订本)》 杨联陞 著
(2)《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李长之 著
(3)《东瀛印象记》 常任侠 著
(4)《逆流而上的鱼》 潘光旦 著
(5)《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 陈达 著
(6)《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 陈达 著
第二辑
(1)《冰茧庵论学书札》(上) 缪钺 著
(2)《冰茧庵论学书札》(下) 缪钺 著
(3)《困学纪程》 曹道衡 著
(4)《赵元任早年自传》 赵元任 著
(5)《冠英说诗》 余冠英 著
(6)《沈从文晚年口述》(增订本) 王亚蓉 编著
第三辑
(1)《林纾家书》林纾 著
(2)《游国恩文史丛谈》游国恩 著
(3)《往事偶记》陈岱孙 著
(4)《走到人生边上》(增订本)杨绛 著
(5)《里昂译事》(增订本)李治华 著
(6)《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增订本)李光谟 著
2.《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一流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
“这是面对西方文化冲击,面对社会转型、文化启蒙的挑战,面对民族危机、时代困境,第一流的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这样说。
“轻视文化,一个民族就没了灵魂,忽略学术,我们就断了精神的根,也就不会有尊严和长久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江蓝生说。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曰:“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
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
清华大学国学院,一个仅存在过四年的学府,竟能拥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吴宓这样的导师,拥有梁漱溟、林志钧、马衡等这样的教师,乃至王力、姜亮夫这样的学生……
左上/王国维手稿 右上/俞平伯手书
左下/龙榆生手迹 右下/朱自清手稿
为什么早期清华国学院的师生,在那个国家如此艰难的岁月,不仅并不代表中国文化的衰落,倒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顽强上升呢?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梳理中华现代学术演进脉络,以展现传统文化之新变,追寻现代文化之根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出版,为本馆一大夙愿。自1897年始创起,本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有幸首刊了中国现代学术诸多开山之著、扛鼎之作。于中华现代学术的建立与变迁而言既为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所以,记住这些曾经并且依然在影响我们的先贤,记住他们为探索救国道路所做的不懈努力,在世界读书日特殊的日子,读一读承载了他们殷切希望、充满着闪光智慧的名著吧。
3.《中国文库》:屹立在精神山脉上的长城
中国文库是承载百年文明的一条大河,是一座绿色的文化森林,是一道屹立在精神山脉上的长城。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文化以及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认识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及千秋、传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