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锤百炼的古诗,经过千锤百炼取得成功的诗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05:50:27

众所周知,《随园诗话》是清朝诗人、文学家袁枚的重要著作。他主张的“性灵说”在本书中得到充分阐发。在当时这部诗话即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郭沫若和钱钟书先生都对这部书给予极高评价,郭沫若还写了《读〈随园诗话〉札记》一书。对这部书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考证,其对乾嘉学派的论述,受到文学界、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在考据之风盛行的清代,袁枚标举“性灵说”恰如一股春风,一扫当时文坛阴霾之气。在《随园诗话》里,作者的诗学思想得到全面深刻的阐述。我们在欣赏之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睿智和才华。

他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诗歌要有灵性,要抒发真情实感,严禁矫揉造作,言之无物,无病*。再如,他主张“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要着”“作诗不可以无我”“平居有古人,下笔无古人”,就是说不囿于权威或古人论述,不盲从流俗,敢于力排众议,独抒己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自己的诗作千锤百炼,反复斟酌,仔细修改,不肯轻易示人。

关于千锤百炼的古诗,经过千锤百炼取得成功的诗句(1)

▲ 袁枚画像

袁枚在《遣兴》一诗中写道:“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这首诗说明袁枚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与虔诚,对每首诗都要再三推敲反复斟酌后心里才踏实,就像一位少女初次妆扮,头发还没梳理整齐前绝不让别人瞧见。

有一次,他读了诗人蒋心余写的七绝《贺熊涤斋重赴琼林》后,指出诗中两处失实的内容,蒋心余当即承认自己为图快捷而草率成文,敦请袁枚作个榜样写首同题诗让他看看。袁枚当场不能运笔,迟滞半个月后才交卷。蒋心余认为诗写得不错,袁枚当即从纸篓中找出修改稿说:“我已经修改七遍了!”蒋心余感叹地说:“果然第七次胜过五六次的稿子!”袁枚就此事抒发感受道:“事从知悔方征学,诗到能迟转是才。”他不太赞成下笔千言立马可待的所谓“快”。

关于千锤百炼的古诗,经过千锤百炼取得成功的诗句(2)

袁枚说:“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他认为这里面有个分寸问题,做到中庸很难。袁枚尤其不赞成妄改“少作”,他认为诗人方扶南青年时写的《周瑜墓》中“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很工稳,有意趣;中年时,又改作“大帝誓师江水绿,小乔卸甲晚妆红”,意境大不如前;晚年时又改作“小乔妆罢胭脂湿,大帝谋成翡翠通”更是文理不通,极其荒谬!由此事他认为“保存几句好诗,也是福分”。袁枚尤其不喜欢王安石乱改别人的诗。诗话中有一段专门举出许多王安石随心所欲删改别人诗句的例子,指出王安石使原诗句“活者死矣”“灵者笨矣”!

袁枚特别欣赏诗人的苦吟传神,他在诗话中收录了常州顾文炜的两联“苦吟”诗:“不知功到处,但觉诵来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这两联诗也可以说是袁枚的自我写照。

袁枚认为修改诗歌的过程,就是点石成金的过程,死棋变活棋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这些认识无疑都是正确的,对后人仍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