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圆造句,面面俱到的造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30 15:13:58

面面俱圆造句,面面俱到的造句(1)

根节中之根节

人身分三节:

上肢---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

下肢---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全身---上肢和肩以上为梢节、肩下胯上为中节、下肢为根节。

综上以观、胯实乃根节中之根节也,此大关节,乃全身关节之总枢纽,其重要性可知。若胯不能松,全身皆靡矣。

一二得一

技击每一动,有打之意,也要有顾之义,两者一气呵成,不分一二。(只能一吓。)

不要摆死架子

站桩间架虽有规范,但不是丝毫不能变者。诸如方向,角度,距离尺寸,圆圈大小,手之长短、高低,身形高矮......皆可作适当调配。只要面面俱圆,处处出锋、平衡均整,舒适得力便可。

面面俱圆造句,面面俱到的造句(2)

气功乎?意功乎!

气功师之气功运作、发放外气,回馈......等,都依赖意念活动才能表现,你说是气功乎?意功乎?

意拳、气功?

初学意拳站桩,只要间架摆好,呼吸自然,轻松一站,再加上意念活动(如假借抱球等),便很快得气。你能说它不是气功吗?

意拳桩法之良能

王芗斋先生对桩法之良能如此写道:「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学」。意拳桩法主要层次是练技击,但在其初阶段过程便可得气功之功效,不过王老不标榜气功之名,而称之为养生之法而已。练意拳技击,而顺得养生之益,何乐而不为哉!

桩不在多

意拳桩法,只要把握到内涵,一个也够;若把握不到内涵,千个万个也是枉然。

用意就够了!

有人练拳时如临风弱柳(过松),此是误会「不用力」之句。

也有人练拳时如「衣帽架」(太僵),此是误会「用力」之言。

请看我们拿起一张纸、一只杯或一个水壶,可曾想过此一动要用多少力气去拿?然而,我们却很本能地用相应之力去做到了。很显然这是「意」之所为,你「意」欲如此,「力」就是如此呼应地听你差遣。窃以为,练拳也如此,不要想着「用力」或「不用力」,甚至乎连「用力」字也不用提,只要「用意就够了」。

打人如走路

正常人走路,上身自然挺拔(加上意紧更好),胯也自然放松。奇怪我们在练拳时却出现前俯、后仰、左斜、右歪、鸡胸、鹤背、曱甴肚、螳螂屁股等不自然之姿势。「打人如走路」之诀。举一可以反三了。

面面俱圆造句,面面俱到的造句(3)

松紧

站桩(养生桩)虽曰轻松地一站,但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才最合适。若欲求力,则要「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松紧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至于拳之发动,则要「松得透,紧得够」。

三天三地

站桩:顶天立地。

走摩擦步:戴天履地。

实作:翻天覆地。

似是而非

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似顶非顶,似扣非扣,似坐非坐,似*非*,似跪非跪......。

打顾

断手打顾,搭手顾打,打顾顾打,互为根用。

面面俱圆造句,面面俱到的造句(4)

矛盾

做人不可有矛盾,但意拳矛盾愈多愈好。

增字歌诀

试力时如「春雨缠绵」,发力时要「冷决脆快」。

填鸭

搭手时,他要,我给;他不要,我也给。

动静之间

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发。

面面俱圆造句,面面俱到的造句(5)

撮句串烧

只要处处留点意,同身无点不弹簧。

支点力滚丝,松紧不滑滞。

七多

人有七情,学有七多:多见、多闻、多学、多问、多思、多练、多体认。

功夫图案

十字加个圈,拳术变无端;参透其中秘,意念最为先。

面面俱圆造句,面面俱到的造句(6)

不得了

混圆争力不得了,鼓荡爆发了不得,若然争力得不了,结果还是不了得。

意中人

在平时,意在人中;练功时,人在意中。盖练功时人须投入于假借之意境中也。

意拳不是门派

意拳是拳学而不是拳派。王老说:「拳学一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其歌诀又说:「切志倡拳学,欲复故元始。」

得其环中

节节曲松,以胯为重,胯松首领,妙用无穷。

形与意

意拳重精神假借,重意念引导,故以意名。实则形与意是不可须臾分离者也。夫技击之动,是意之所使,必须经由形表达出来者。说意而不道形,乃尚意不尚形而已。故芗斋老先生说:「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