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
蒋国兵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克服了语言关和异地不便,在2000年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此时的蒋国兵不过38岁,虽然就研究成果来说在核物理学科还不突出,但如果安心钻研学术,假以时日,应该是能有所突破。
即使在学术层面没有重大的进展,以他的学历资历,只要踏踏实实在国内进行研究或创业就业,凭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愁高薪高职。
但蒋国兵和妻子在美国四年,接触的都是在美生活阶层较高的华人,当时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和条件确实比国内优渥很多。
无论是当年在清华,还是后来在普渡,蒋国兵都是为了学位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术而学习,所以他成绩异常优秀成果却乏善可陈。
年轻时候还好,但年近四十时,缺乏够分量的学术成果傍身,让蒋国兵感受到玻璃天花板的压力。
其实蒋国兵所处的年代,高学历等于成功的配方尚未过期,他的学历含金量也成色十足,即使放在现在,也不怕任何角度的“内卷”。
在进入21世纪之前,蒋国兵算是靠学习跨越阶层、享受时代红利,把前途和命运牢牢控制在手中的人生赢家。
学习天赋只能让蒋国兵完美高效的将书本知识复刻消化,以此取得学位资格,但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却难以为继。
国家对蒋国兵的成长投入相当大的成本,支持他深造,提供了不菲的待遇,并破格让他获得职称。
蒋国兵死后留下孤儿寡母
对蒋国兵来说,这些优厚待遇让他在即将面对的责任面前诚惶诚恐,在进行物质比较时又让他无法满足。
在美四年,蒋国兵的*和注意力都被丰富的物质和前所未见的奢华生活所吸引。
人被物质条件吸引当然无可厚非,但蒋国兵是以学者的身份获得社会地位和生存资源,他的格局本不该如此。
不过蒋国兵和妻子卢彩蓉确实难以抵抗诱惑,在蒋国兵获得博士学位公派留学期满后,夫妻二人决定要移民。
夫妻二人在美国时,长期居住在印第安纳州西拉法叶城,这里虽然不是美国最发达地区,但作为大学城治安良好环境优美。
蒋国兵因为在学术研究层面缺乏成果,所以没能在美国的大学找到研究方向的工作,所以移民美国的道路不通。
印第安纳州风光
在北美有很多承办移民业务的掮客,他们的主要客户群就是那些在美国各大学深造的中青年知识分子。
蒋国兵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物,他们给这对已经有移民打算的夫妇指了一条新的出路。
美利坚邻国加拿大,同样是移民大国,人口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各种移民门槛都比美国宽得多。
西拉法叶地处美国中北部偏东,气候条件和加拿大差不多,蒋国兵夫妇在身边鼓励他们移民友人的“忽悠”下,没怎么考察就下了决心。
夫妻二人觉得气候条件差不多,生活环境也差不多,两人已经适应了印第安纳州,自然在加拿大也能过得舒服。
妻子卢彩蓉干脆就带着孩子留在北美,准备搬家移民的一切事宜,蒋国兵则回国去交接。
因为蒋国兵属于公派留学生,如果没有理由不按期回国,就要缴纳违约赔偿金。
蒋国兵回国时,正是中国准备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夕,国内建设如火如荼,但外媒对中国的报道却很多阴阳怪气。
不知蒋国兵站在熙熙攘攘的北京街头时想过什么,大概是默默在心中将这里和西拉法叶那静谧的街道比较吧。
清华大学为了挽留他做了不少工作,蒋国兵也曾经对移民北美产生过犹豫,但家人朋友此时还对北美生活有很多向往,众口一词支持鼓励。
妻子更是在异国不断对他进行催促,蒋国兵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在人生不惑前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