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纵观智慧城市的发展,2008年底,智慧城市概念诞生。2009年开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正式拉开了帷幕。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非常广泛,但核心主线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客观地看,中国这些年来智慧城市发展历程的探索,仍然只是一个起步阶段。
三大核心问题有待解决
缺乏对智慧城市理念、内涵的科学统一认识;缺乏有效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理论和方法;缺乏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和长效的运营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内涵极其宽泛,实际上其中很多的核心问题,例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真正破题的依然很少。总体来看,智慧城市在深化发展中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第一,缺乏对智慧城市理念、内涵的科学统一认识。很多人仍然站在不同的视角看智慧城市。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有人看到的是数字政府,有人看到的是城市治理,有人看到的是新基建,有人看到的是惠民服务,有人看到的是产业经济,有人看到的是5G、区块链……那么,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内涵到底是什么?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到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在智慧城市重点方向的表述上,采用并完善了笔者提出的“五化”表述,扩展为“六化”,即信息网络宽带化、基础设施智能化、规划设计数字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产业发展现代化。2016年之后,国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强调以数据为驱动,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注重实效,信息共享方式从运动式向依职能共享转变,推进方式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格局。
未来10年,智慧城市的内涵将从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融合跨界到政治、法律、管理制度、流程规范中,并从这些方面得到支撑和保障。由此可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对于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内涵的认识也将随之逐步深化。
第二,缺乏有效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理论和方法。通过13年的发展,大家越来越认知到智慧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
过去电子政务是以中央部委和各个地方的部门为单位来开展建设。2002年定义的“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系统,就是以中央政府的十二个纵向条线的垂直系统来建设电子政务。今天,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为载体,横向进行的一种建设。过去纵强横弱,今天智慧城市要做到横也强,要横向畅通,涵盖城市所有角落、每个部门、每个区县。不能简单说税务做好了、城管做好了,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一个全局优化工程,要站在城市全局维度上实现全局最优、经济最优、治理最优、民生最优、产业最优,但每个部门和局部可能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全局最优不等于局部最优的组合。要实现整体最优,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利益*,特别是以数据和信息为代表的利益、权利、资源配置*,需要复杂的、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缺乏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和长效的运营发展模式。目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步迅速,“云战疫”“健康码”“云监工”等成为疫情防控的“利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短板。特别是疫情之后,大家深有感触,如果只管花钱建设智慧城市,但却不管它是否能运营,是否能用智慧城市的杠杆去带动数字经济,这样的智慧城市是行不通的。
因此,智慧城市需要探索如何长效发展,优化新型智慧城市的生态,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健康运营,着力提高民众体验的满意度。
同时,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数据治理、数据开发的数据安全利用机制,释放城市数据要素活力。面向数据跨地域协同的实际需求,结合我国城市群(带)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将若干中心城市的先进治理能力扩展到整个区域,实现邻近区域的数据打通和业务协同,促进城乡数据公共服务的均等普惠。
“十四五”期间智慧城市的发展
需求上,智慧城市要解决真问题;使命上,以人为本,开放惠民;价值上,要追求效果导向、效益导向;品质上,平战结合,聪慧敏捷;形态上,以终为始、长效运营。
过去的20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应用、技术不断惊艳世界的20年。未来20年,抓住发展机遇,与时代同频共振,城市智慧化将持续惊艳世界。互联网将从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从“互联网 ”转向“智慧 ”,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疫情就像是一场洗礼,是数字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机遇,而且完成了全中国数字化的概念普及。后疫情时代如何来推动智慧城市发展?我认为要从这五个方面发力。
第一,需求上,智慧城市要解决真问题、真痛点、真需求。过去,在电子政务和行业信息化方面,有很多的弱需求、伪需求。所以过去有很多的项目,往往在验收之日、竣工之日就是这个系统“开始尴尬”之时。所以智慧城市一定要变成城市生命体的一部分,然后持续地来发挥它这种对需求的适配的作用。
第二,使命上,以人为本,开放惠民。智慧城市建设要以民众的需求作为第一出发点。没有市民和企业的参与,没有来自市民和企业的需求,就没有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未来的深度设计、深入开发、深度运营,要进一步挖掘人和企业的需求,惠及大家。
第三,价值上,要追求效果导向、效益导向。过去,太多的智慧城市项目没有直接的项目效果,没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个需要重点转变。
第四,品质上,平战结合,聪慧敏捷。智慧城市的数据,应该是实时鲜活的数据,不只是平时可以做一些可视化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些实时的决策指挥、应急管理,真正实现牵一发动全身的敏态管理。
第五,形态上,以终为始、长效运营。智慧城市如果仅靠每个部门向财政局要固定的甚至每年被削减的运营经费,这种模式一定是不可持续的。要通过智慧城市运营、数据的运营,形成产业收费、效果收费,持续拉动经济自我造血,构成内循环。
数字决定命运,智慧引领未来。智慧城市将通过更多的数据汇聚,包括经验汇聚、方法汇聚,来实现更好的感知、协同、洞察和创新,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突破,产业模式突破,服务模式突破和发展理念突破,发挥智慧的真正价值。只要科学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城市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单志广,来源:中国审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