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古称豫章、洪州、隆兴府等,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是一座有着22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1986年便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说到南昌的历史,不得不提到书院文化。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友教书院等等书院不一而足,东书院街、西书院街……以书院或讲学名儒命名的老街道也让南昌城别有蕴味。
南昌的书院以豫章书院最负盛名,是古代江西的四大书院之一。它创建于南宋,是当时理学家们传播朱程之学的理学祠。朱熹、陆九渊等大儒多次来书院讲学,宣讲自己的学术思想,著名的文学家辛弃疾曾在此任教。
明万历年间,江西巡抚凌云翼、潘季驷曾先后重修,改祀宋、元、明各朝诸儒,改称“豫章二十四贤祠”。清康熙年间,改名“理学名贤祠”,并在旧址重建书院,右为讲堂,左为祠,仍祀先贤名儒。选拔十三郡能文学士200多人,来书院诵读。书院由当时名儒主持讲席,求学者众多。康熙还曾御书“章水文渊”四字悬挂讲堂之上,一时学风大盛。雍正年间朝廷赐帑千两资助办学。“乾嘉三大家”之一的蒋士铨曾在书院就读。光绪初年改为孝廉堂,并立有《孝廉书院碑记》。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晚清政府诏旨书院改办学堂,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因办新学,改建为“江西省办高等学堂”。之后经过各种转型,先后挂过江西大学堂、江西第一中学和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洪都大学等校牌。
豫章书院已成过往,其原址现为南昌市第十八中学,学校围墙挂有“豫章书院旧址”字样。千年沧海桑田,文脉书香历久不绝,代有才人,各领风*。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