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过去和现在同存的爱情线,制造了人物的冲突与遗憾,凸显了爱情之伟大。
俞飞鸿饰演的两个角色,一个是五十年前的阿九,一个是五十年后的小玉。阿九与阿明曾相爱到刻骨铭心,却因家族仇*而被迫分离。轮回转世后的阿九成了小玉,同教书先生秦言和和美美,还怀有身孕。
这两条不同时空的爱情,都发生在阿九/小玉的身上。五十年后,银杏树下的小玉回忆起前世的恩恩怨怨,哭喊着找阿明的时候,不禁令人潸然泪下。影片通过这种前世今生女主与不同男人相爱的对比,表达了一种错过的遗憾和相爱却不能相守的伤感。
02视听语言:或明艳或微黄或幽暗的色调,结合三处变换的场景,展现出影片的古典唯美和深情哀怨,渲染出前世今生的氛围法国作家,《电影语言》一书的作者马塞尔·马尔丹说“色彩加强了电影的绘画感”。仔细分析,这部电影在取景和色彩上花了不少心思,精巧的场景设计和不同色调的转换,刻画了人物的故事和心情,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性和观赏性。
①首先,明色调和暗色调的有机结合,渲染和表达出人物的主观情感。
在描述阿明和阿九二人相遇相识的过去时,有很多明亮色调的画面存在:绿草、鲜花、白马,闺房,还有人来人往的热闹市集。虽然中间穿*一些纷争和仇怨,但这段阿明回忆起与阿九相处的情节,总体上带着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清新气息和男女相融的田园情怀。
但在回忆中阿明剃头的前后,以及现实里泛着金光的银杏、色中喝茶的片段、昏黄的油灯、灰暗的房门、两人相视的眼神,都被蒙上一层暗黄的色调。
在我看来,导演通过这种明色调和暗色调的综合运用,意在烘托阿明不同阶段的心情:初遇阿九时他心情明朗,静看美人时他满心欢喜,新婚燕尔则十分愉悦,遁入佛门心灰意冷,回到现实则心口难开。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使得影片充满张力。
除了电影本身的色调之外,阿九身上出现的两次红衣也让影片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俄罗斯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曾说:“每一种颜色都可以是冷的,也可以是暖的,但任何色彩中也找不到在红色中所见到的那种强烈的热力。”
起初阿明见到阿九的回眸,便是她身着一袭红衣坐在碧绿的草甸之中。张爱玲说过,“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阿九身上的红衣与远处的青山形成撞色,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寺庙里火拼那场,阿九身着当初的红衣,与之前的造型遥相呼应。红衣而来,红衣而去,第一世缘分走向终结。
②其次,山寨、寺庙和市镇三处场景的自由切换,表达出封闭与开放、阴谋与情爱、人性与佛性的较量。
“一切景语皆情语。”
当年俞飞鸿为了为《爱有来生》选择合适的外景,跑遍了浙江,四川,云南和贵州很多山清水秀之处,最后定在了云南的高黎贡山区。这里作为云南的一颗明珠,碧草青青,风光秀丽。
山寨里,男人们猜拳喝酒,大块吃肉,虽然他们抢劫却从不扰民;女人们洗衣织布,照顾孩子丈夫,在这远离喧嚣的地方,一派安宁祥和的气象。
而青灯相伴的古庙宅院,一颗千年银杏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佛祖见证了阿明对阿九的冷眼相对,也见证了他们的握手言和,看到了仇恨带来的悲欢离合,也看到了故人相逢的遗憾悲凉。寺庙,充满了悔悟和禅意。
此外,影片中出现了短暂的镜头,是阿明大哥每年三月三到市镇的画面,镜头闪现得很快,但我们依旧能看到喧闹的城镇、人来人往的商业以及烟花之地的繁华。
草甸和山寨,宛若世外桃源,有自然和原始之美;古寺青灯,代表佛家的视角,意味着清除世俗的观念;而市镇的喧嚣,刻画了尘世间的你来我往。这三处场景,交错出现,强化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影片充满了浓厚的东方韵味和写意风格,把封闭与开放、阴谋与情爱、人性与佛性做了交融和对比,使得场景美学与人物思想得到高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