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随着电影剧情的递进,随着他们一行三人在知晓真相后为了不至于无功而返,即便亲眼目睹并非伤害妓女的罪魁祸首——一个年纪尚小且正直的年轻人——的死去,他并没有和深感愧疚的搭档一样选择退出,依然和年轻的赏金猎人继续猎*另一个真正割伤妓女的年轻人。电影至此,他*人的根本目的依然是为了获取赏金。
当他和年轻的赏金猎人一起捕*了另一个目标,正准备均分赏金的时候,他得知提前退出的老搭档被警方捉拿并逼供致死,他愤怒了。随后他只身奔向警方为了引他出来而在门口摆放着搭档尸体的酒吧,几乎*死了所有酒吧里正在探讨如何去捉拿他的警察。
当威廉的愤怒得以平息,他独自骑马走在雨中,说了一通如果再有人伤害妓女无视妓女尊严他将再次回来*掉他的“豪言壮语”后,潇洒而孤独地消失在黑夜中。
如果说为老搭档报仇可称之为正义的话,威廉在结局的举动尚有几分西部英雄片的意思,然而导演让我们看到的是,那许多人根本就不应该为这样的死亡丢掉性命。即便是对他的老搭档伤害最多的警长,也不过是在维护小镇生活的人们的生命安全中带了些职业上的自负。
在所有死去的人当中,如果真要让一个人“死得其所”的话,除威廉·芒尼这个曾经*人无数的大暴徒以外,那么只有因为一时因妓女无意的嘲笑失去理智而割伤她的年轻人。然而,真正的暴徒威廉·芒尼最终却潇洒离去,而他的“不死”也彻底奠定了《不可饶恕》的反英雄主义的终极基调——恶人并无恶报。
从作家角色的角度谈“反英雄主义”如果电影仅仅呈现了以上内容,那么《不可饶恕》还谈不上一部优秀的反类型电影,其最为关键之处,在于传记作者这一角色以及一些为最终威廉在酒吧屠*的高潮作为铺垫的情节设置。这些情节的增加,彻底揭露了我们生活中许多人的个人英雄崇拜是多么不理智。
电影中的传记作者是一个“英雄”迷,对于书上或者一些传言中关于英雄的传说不仅执迷,而且非常坚信。意外的机缘下他认识了一个曾被通缉的暴徒,便一直跟着他并通过本人的描述写了关于他的传记。
然而,当他们来到这个城镇时,因为暴徒违令带了枪支,警长又刚好是书中*人事件的目睹者。他不仅顺利抓获了暴徒将之送进监狱,还向作家揭露了所谓传奇故事不过是当时情境下的一系列心理因素和巧合因素使然,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刚好是故事中的主角,仅此而已。
尽管作家在警长的详细描述下产生了质疑,但往事不可重现,他仍然对英雄人物怀有执念。威廉在酒吧以一己之力*了数人,作家终于亲眼目睹了,他带着恐惧和质疑向威廉求解,威廉告诉他只是凭当下的直觉而已,至于以前的“传奇经历”,更是在酒醉状态下完成的。
不巧的是,这些“传奇经历”中,他都是那个主角。作家终于明白,他执迷的英雄人物所拥有的直觉,不过是在枪法方面具备天赋,而非他人描述的那样总是掌控全局。对于*人者而言,往往在当时所*之人“该不该死”和他“想不想*”压根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