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的细节有时是以符号的功能出现的,而符号的隐喻性、象征性给欣赏者带来了解读过程中的快感,又有时细节用来传达意,渲染某种情绪或氛围。
1.茶几上摆放的沙漏:它代表着时间。每当任小妍讲述自己“能看的”、收养自己的父母时,徐瑞宁都会放置一下沙漏,这表明时间倒流回忆过去;
2.办公桌椅:办公室是徐瑞宁的主场地,而他经常办公的桌子就代表他的权威性一样;
3.办公桌上的工具:除了纸笔外,还有放大镜,这表明通过催眠窥视人物埋藏在心底的故事;徐瑞宁在告诉任小妍身上真相时手中摆弄着尺子暗示着徐瑞宁有自残行为;
4.诊疗室中的椅子:任小妍与徐瑞宁坐在诊疗室中的沙发椅子上其实就暗示着两人之间的对决,并且她在引导徐瑞宁进入自己设置的催眠陷阱中;
5.杯子:在徐瑞宁第一次为任小妍倒水时使用的是玻璃水杯,其实这是暗示着第一次催眠,后来出现陶瓷杯——厚玻璃杯——不锈钢杯,材质的不断变化也象征着不同的催眠梦境;
6.吸烟:徐瑞宁屋中不能吸烟,但是自己却在“停电时”点烟,镜头同时拍摄黑暗中烟丝发出光亮予以特写,这一前后矛盾的举动为即给任小妍实施第二次催眠进行暗示。
三、情节细节
一些情节中的细节设置在悬疑电影中起到暗示作用,它们赋予场面内涵、推进情节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催眠大师》中环环相扣的悬念铺垫,前后呼应的情境细节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例子在整部影片中比比皆是,比如:
1.在影片开始引入一个徐瑞宁通过恍惚催眠治疗一位在很多年前因倒车不小心撞死了自己的女儿的母亲,这个心结一直留在她心底。
在催眠过程中,那位母亲与过去的自己不断斗争,最终她得到当年的自己原谅,学会了放下。在这个情节细节里,与徐瑞宁最后也是以“没有人能够原谅你,除了你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原谅,内心获得解脱。
整个影片核心正与影片开始的情节如出一辙,治疗他人的心理医生其实正是那个最需要被治疗病人,而他伤痛的来源与车祸、爱、原谅都有关系,这样便达到首尾呼应叙事效果;
2.接着,徐瑞宁在大学中进行演讲,其中一位女同学向他提问“病人并不是自愿接受治疗,为什么就不能公开治疗”,而他的回答是:“关键问题不是讲不出口,有些人根本就不想讲……”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音调变弱,其实这是在暗示自己,他就是那个不愿意接受治疗认为自己已经从痛苦中走的病人,但是内心却一直藏着抹不去的伤痛害怕被提起;
3.当徐瑞宁说道这一席话时,导演有意安排方教授此时出场,这一情节安排也会在暗示她是安排为徐瑞宁治疗的幕后主人。她站在观众席的最后一排,用凝重的目光注视着徐瑞宁在台上的一言一行,这也是表明她对徐瑞宁病情的担忧;
4.方教授坐上徐瑞宁的车,他看了一眼方教授,便拔下车钥匙由开车改为步行。这一情节细节是为了暗示徐瑞宁对开车的恐惧感,设计悬念;
5.在影片中当秘书送来任小妍的资料时,徐瑞宁奇怪没有病人照片,此时镜头给予秘书一个9秒钟的特写镜头,通过秘书视线漂浮不定暗示着她有事瞒着徐瑞宁;
6.当任小妍站在大钟前,拨动指针,转头看着徐瑞宁介绍自己时,她的不寻常举动以及徐瑞宁再注视完她之后一个缓慢的转身,这样预示着他可能被催眠的迹象;
7.任小妍的爱人骆雨凇质问他是被谁害死时,突然任小妍就被黑衣人用手捂嘴拉走了。这样造成疑点,给观众留下悬念,为叙事进行铺垫;
8.电影中导演提供了不少情节细节,比如任小妍在被催眠过程中打开门时手指扎破出血;谎称自己看到了水、门是502以及她趁徐瑞宁调查资料时偷看手机这些都暗示了人物背后疑点重重,在为后续人物大反转进行铺垫;
9.任小妍在诊疗室内把沙发所有位子都绕一遍,这也表明人物此时占主导地位。
纵观《催眠大师》中的这些视觉及细节艺术,它们不仅创造逼真的环境效果而且为推动情节发展都做出突出贡献,把观众带入魔幻的催眠世界中,充满疑虑的细节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一直紧跟节奏,不断推理猜测,影片中细节也令观众记忆犹新,制作的精良使得它真正贴上国产“烧脑大片”标签。
这彰显了主创人员对观众极具诚意的尊重,是一次回归到商业电影本体的精心制作,年轻的80后导演陈正道擅于从好莱坞等成熟类型片中吸取元素与灵感,对自身进行准确判断与定位,着重于类型电影的创作,同时,他也有着极强的对电影艺术表现与商业创意的平衡与把握能力。
《催眠大师》从剧作的精巧构思到视觉技巧和细节艺术的完美呈现,都将会给今天国内诸多电影导演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