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文细节解读
学会给课文分大段,不仅有助于孩子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孩子日后自己写作文,层次清晰。这篇《不懂就要问》从结构上看,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1)私塾读书,只背不讲。
第二部分:(2-7)经过——遇到不懂的问题,壮着胆子问老师全过程。
第三部分:(8-9)结果——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再看每一部分的重难点:
第一部分交代起因:因为孙中山的先生讲课,只让学生背,从来不讲意思。其中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第二部分写事情经过: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1、理解“照例”一词,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2、为什么会“壮着胆子”呢?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了起来,问:“先生,你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3、“吓呆了“鸦雀无声”从侧面反衬出了孙中山的行为是多么的“离经叛道”从“高声念书”到“鸦雀无声”时间之短,变化之大,突出了孙中山的胆大之处。
4、学习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区别:
第三部分:点明文章主题“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