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像
除了“恭代法”之外,还有缺笔的避讳方式——故意少写一两画,搞成一个“错别字”,表示不冒犯皇帝的名讳。比如“玄”字的末笔一点不写,缺写“胤”字的末笔竖钩,缺写“弘”字的末笔一点。
嘉庆帝名顒琰,“顒”字缺写最后两笔,琰字下边的那个“火”可以改写为“又”。
除了民间,当一个皇子正式登基,和他同字辈的兄弟的名字,全部都要避讳。例如雍正皇帝胤禛的同辈兄弟原本都叫“爱新觉罗·胤某”,当胤禛成为皇帝,他的兄弟都要改叫“爱新觉罗·允某”。
看过《还珠格格》的朋友都知道里头的五阿哥永琪,也知道嘉庆皇帝顒琰和他是同辈兄弟,但你以为五阿哥他们,是为了避“顒”字讳改成“永”字辈的吗?事实正好相反。
其实,嘉庆皇帝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叫“永琰”,但是因为太上皇乾隆的一道谕旨,在他登基前改掉了他的名字,顺便连嘉庆的孩子,道光皇帝所在的“绵”字辈也一并改掉了:
“永字世所惯用,而体义亦不宜缺笔;绵字为民生衣被常称,尤难回避。……与其改众人之名,以避一人之名,莫若改一人之名,使众无可避,较为妥善。将来继体承绪者,惟当以永作顒,以绵作旻,则系不经用之字,缺笔亦易。而永、绵等字,均可毋庸改避。”
嘉庆:皇阿玛,你开心就好
简单来说,乾隆皇帝考虑到“永”“棉”俩字太常用了,“永”字还不好缺笔,实际操作起来,很难让民间避讳。
所以,本着爱民的原则,与其让天下人避这么难的讳,不如你们几个皇子皇孙给百姓让让路,自己认领这两个生僻字,天下人就不用避你们的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