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说到了《盗墓笔记》里的解连环,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原来他说的是解(xiè)连环。实际上这个姓氏的读音还是有些偏了,如果你不稍加留意,读错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不过其它极为简单且常见的字,当姓氏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读错了。
对于金庸迷来说,读错小说中主人公的姓氏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比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令这个字单独读起来一般人不会读错,可是复姓令狐就极少有人读对了,正确的读音应是(líng hú)。这个姓氏目前分布在山西、贵州一些地方还有几万人口,估计只有他们才不会读错,你读对了吗?
可能习惯了咬文嚼字,我跟朋友们聊天时听到他们念错了别人的姓氏,虽不当面指出来,但心里还是认为对方读错了。比如歌手那英,那字当姓氏的正确读音是(nā),这个姓氏源于满族的那拉氏,清朝灭亡后就改姓为那(nā),而不是那里的那(nà)。估计人家听多了也麻木了吧,只能慢慢接受自己有两个名字了,毕竟那英老师也不会跟粉丝说你们没文化,我的姓都读不对吧。
我以前看的一部历史题材喜剧叫《铁齿铜牙纪晓岚》,不少人都把纪晓岚的姓读错了,不是纪念的纪音,而是(jǐ)。有一个朋友也姓纪,大家都叫她纪(jì)老师,我也不能标新立异叫她纪(jǐ)老师,那跟直接指出其他人读错无异了,只能随大家的读音来,自己心里知道正确的读音就好,这或多或少也是一种无奈。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读错的人不少,都是直接读查(chá)良镛,查姓的正确读音应是(zhā)。诗人穆旦,即金庸的堂兄查良铮,诗人海子的原名查海生,查字当姓都是读(zhā)。这种多音字最易读错,即使它多么常见也依然有人读不对。比如央视导演哈文,几乎所有人都把她的哈姓读作(hā),正确读音应是哈(hǎ)。
还有拿一个常见却容易读错的姓是尉迟(yù chí)。在农村,每年春节前各家各户都去赶集买门神,买最多的门神贴纸是尉迟恭和秦叔宝。可是连店老板都把尉字读成(wèi),更不用说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村里人了。即使某一天你听到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把尉迟恭读成(wèi chí gōng)也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读错了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对方知道是什么意思即可。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倘若把百家姓的504个姓全部列出来,让一个拿到了学士学位的人一路读下来,他就有可能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读对了。即使再简单再常见的字也不见得就读得对。当然,全部读对的人也不是显摆自己多有文化,而是读对别人的姓也是一种礼貌,尤其是那些简单常见的字,不能想当然去读。
就如我姓韦。其实这个韦字并不难读,成语「韦编三绝」,还有金庸小说《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正确读音都是(wéi),只有一个读音。可是身边不少人却读韦(wěi )小宝,甚至有一些女孩子直接叫我韦(wěi )哥,我不知道他们读这个字的依据在哪里。
可见这些最容易读错的姓氏,有不少字是可以避免读错的,尤其在自己不确定是否读对时多查一查词典,避免闹笑话或者引起对方的不快。一般常见字的姓氏读音,你都读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