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海地人“当家作主”230年之后,这里并没有建设成为他们当初设想的美好家园,看着周围的邻居一个个靠着发展旅游、离岸金融、出售公民权过上了好日子,海地人民却过着全球最贫困的生活——70%的海地人每天的收入不足2美元。
用“穷到吃土”来形容海地人民的生活,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他们真的只能吃土。
海地人充饥的“土饼”
除了贫穷,海地还经常遭受飓风、水灾、旱灾、地震这些自然灾害的侵扰,只能说,出生在海地,或许要面对的是比其他地方更加多灾多难的人生。
在来到海地之前,吴怡庆通过一些简单的资料,对海地有了大致的了解。她为什么要来这个如此贫瘠的地方开餐馆呢?只能说,中国人的眼里,能看到别人难以洞察的商机,更愿意去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有差不多300名华人来到海地的政府和公司办事处工作,苦于海地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地没有一家中餐厅,超市里也很难买到中国食材,想要品尝一顿中餐聊解思乡之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华人的人数虽少,但在这里开中餐馆完全没有竞争,而且在首都太子港,还有1%的当地富裕阶层,他们的生活奢靡享乐,新奇的中餐或许也能够引来他们的光顾。
就这样,独闯海地的吴怡庆,在太子港唯一的富人区建起了“吴家园”,这一开就是7年。
2、
海地为什么如此贫穷?
在海地7年,吴怡庆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治国无方”和一个国家的悲惨命运。在与当地学者的交谈和深入了解之后,她对这个国家深表同情和惋惜。
海地,原本是西班牙和法国在海外最为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1502年,在哥伦布航行到海地并给这里命名为西班牙岛后不久,西班牙的殖民者踏上了这块土地。在殖民者带来的的枪炮、病菌的屠*下,海地的原住民阿拉瓦克族人很快灭种。西班牙人将这里开发为蔗糖工厂,从非洲运来了大量黑奴,从事蔗糖种植和榨取。
这些黑奴就是现在海地99%非洲裔的由来。
1657年,法国人从西班牙人手里抢走了海地,他们不仅在这里开发甘蔗园,还带来了咖啡豆、烟草和棉花。法国将这些海地产的原料运到本土加工,再销售到世界各地,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地供应了欧洲40%的糖和60%的咖啡,占了法国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二,超过当时英国所有殖民地贸易的总和。
但是这样的富庶,是建立在对黑人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之上的。
法国人奴役着48万黑人替他们工作,掌握着他们的生*大权,对于不听话或者完不成任务的黑人,鞭打、砍手、割耳、绞死等等刑罚都是“合法的”。
在这种人间地狱,一名黑人平均只能熬过6年,最长的超不过15年就被折磨而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775年,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暴政,北美十三个州的人民组成联军,经过八年的战斗,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在这场独立战争中,黑人士兵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场反抗殖民者的胜利,鼓舞着同样身处美洲殖民地的海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