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的历史,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价值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4-03 22:48:35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 古碑 )

二圣三绝碑在大雁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二通唐代名。两碑左右对称,镶嵌于佛塔中,这便是“二圣三绝碑”。

西安大雁塔的历史,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价值(5)

二圣三绝碑 | 选取自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

“二圣”指两位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

“三绝”的一绝是二圣御撰的碑文,二绝是书法家褚遂良的书法,三绝则指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伟业。

虽然历史上西安经历了地震和战乱浩劫,但因为二圣三绝碑被安置在了塔壁龛内,加上有防护栏保护,因而得以妥善留存,至今字迹清晰,雕刻如初。

( 文化·历史 )

雁塔文化历史上,大雁塔曾是唐代新中进士的题名之地,诞生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题名”。许多诗人登临大雁塔时也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高标跨苍穹”的气魄、“塔势如涌出”的宏伟、“万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旧使人感到亲近。

西安大雁塔的历史,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价值(6)

01雁塔题名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于今的佳句,尤其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更是被传诵千古。

西安大雁塔的历史,西安大雁塔有什么历史价值(7)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

02( 雁塔诗会 )

“雁塔诗会”是大雁塔辉煌历史的一页。千百年来,登临大雁塔,赋诗抒怀的诗人多达数百人,留下诸多诗作。

每年九月九重阳节,皇帝都要亲临慈恩寺登高远眺,吟诗作赋。学士们则纷纷唱和,曾被编辑为四十卷诗集,广为传诵,雁塔诗会一时蔚然成风。

天宝十一年(752年)秋,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其中杜甫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今大雁塔六层悬挂有这些诗会佳作。

来源:西安文旅之声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