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诞生于1939年开始。
因为1939年,由中国著名文学家、作家、评论家鲁迅所创作的《沂蒙山小调》一文,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也开展了文学界的新纪元,成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鲁迅笔下的《沂蒙山小调》不仅刻画了群众生活的真实面貌,更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面和无奈处境,表达了对民族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1953年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沂蒙山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