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样画葫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按照别人的样子或者模式来做事,不加创新或改变。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故事。当时,项羽派遣使者给刘邦送去了一只葫芦,表示自己愿意与刘邦和平共处。刘邦接到葫芦后,却将其打破,取出里面的内容,然后重新装上,送回给项羽。项羽看到后,认为刘邦是在模仿自己的行为,于是决定与刘邦决战。
这个故事中的“依样画葫芦”就是指刘邦按照项羽的做法来回应,没有创新或改变。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申为指人们只会照搬别人的做法,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意思。
〈意思〉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一味模仿,没有创新。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词换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