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刘邦人物形象,鸿门宴的刘邦的人物素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5-06-05 23:12:53

鸿门宴中刘邦人物形象,鸿门宴的刘邦的人物素材(1)

1、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相比较项羽听信谗言而调动兵马准备作战,刘邦在面对危机时就冷静多了,先掂量了自己与项羽的兵力,然后找张良商量对策。在鸿门宴上,面对项庄的举动,同样沉着地坐在宴会上,后来假借上厕所之名溜走了,走之前还安排好了后面的事情。

2、阴险狡诈,处事圆滑。当刘邦听说项羽要攻打自己时,分析了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得出不能与项羽硬拼,就按照张良的计谋,拉拢项伯。他对项伯恭敬有加,以兄弟相称封赏酒食,还结下儿女亲家,表明不称王的心迹,使得项伯劝说项羽,并在鸿门宴上力保自己。

3、能屈能伸,智谋过人。刘邦不顾危险,亲自带着少量人马和几样宝贝去项羽营帐解释,也可见他的胆量,而且处处表现出谦卑的姿态,通过一番颇有情理的说辞打消项羽的猜疑。后来在入座时,坐在下座,是刻意屈尊隐忍,以消除项羽的疑心。

4、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刘邦手下人才济济,不乏樊哙、张良之类的忠心之人,在鸿门宴前采纳张良的计策笼络项伯,同时听取项伯的建议第二天去给项羽请罪,后来借机出来时又接受了樊哙的意见先行逃走。

5、有奸必肃,当机立断。尽管刘邦在鸿门宴事件上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听从了别人的意见,但是每次都很果断。当他逃回军营时,没有声张,马上铲除了曹无伤这个叛徒。

项羽出生楚国贵族,勇武过人,但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且智谋不足。在鸿门宴上自大无谋,沽名轻敌,当听到曹无伤告密后,勃然大怒,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暴露了他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气。当他听了项伯“善遇之”的话后,又马上许诺,轻易改变主意,不去进攻刘邦,表现出他头脑简单、刚愎自用的特点。当刘邦假意殷勤,说什么“令将军与臣有隙……”时,他毫无觉察,反而将告密的曹无伤和盘托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更进一步说明了项羽的麻痹轻敌,不懂策略。当他见了樊哙反喜其勇,受了责备,无以应对,表现了他不辨是非,不善辞令的特点。在关键时刻,又不善采纳军师范增的意见,也不善于识破敌人的阴谋,特别是刘邦已经逃走,他在失败的情况下,仍不醒悟,表现了他的麻木不仁,头脑不清。

  刘邦出生低微,但他善于用人,能随机应变,多谋善断。对自己的对手能委屈求全。当他听到项羽要攻击他时,他百般拉拢项伯,亲临鸿门向项羽请罪。在生死关头,也没有忘记给要*掉自己的范增送礼,极尽拉拢、蒙蔽之能事,以行缓兵之计,保全自己。表现出他是一个机诈权变,善于玩弄政治手腕的政治老手。对于自己的属下(张良、樊哙等人),他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从善如流,使得属下与他相依为命。刘帮的这段话就是明证。

  夫运筹帷账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事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事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记》)

  在斗争中,他假话连篇,狡猾多变,富有斗争经验。他野心勃勃,又能卑躬屈膝,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人物。作者就是这样把刘邦、项羽等人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对比描写的,因此,描写细腻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其三,文章还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映衬、烘托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司马迁写人物,不只是写人物各自做了些什么,而且常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彼此对比、映衬、烘托。展示他们各自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例如:项羽在优势的情况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的情况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心机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才,将士不能尽其力,仁者不能播其惠,信者不能放其忠;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临危受命。项羽养歼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除,又能争取敌人内应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又如张良和范增,都是刘、项的著名谋士,都有政治远见和谋略,但两个人的性格各异。在“鸿门宴”这个决定刘、项两方谁胜谁负的关键时刻,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袂以示之三”,暗示项羽下令*掉刘邦,当项羽“默然不应”后,他就“出招项庄”,要项庄“人前为寿”,以舞剑之名击*刘邦于座。这些描写,表现了范增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急欲*掉刘邦的迫切心情。而张良在这预伏*机,剑拔弩张的紧急关头,却从容不迫,冷静沉着,为刘邦出谋划策,摆脱险境。范增与张良在对比、映衬之中,各自个性显得鲜明、突出,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符合人物身份。

  其四,文章语言精炼传神,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作者往往三言两语在对比中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樊哙是一员猛将,在鸿门宴上既显得勇猛粗犷,又粗中有细。刘邦处于危急时刻,他能挺身而出,“臣请入,与之同命”七个字就表现了他的忠心。当项羽再次要他饮酒时。他又抓住时机,慷慨陈词,义责项羽,骂得项羽理屈词穷,“未有以应”,这里又表现了樊哙的机智。这些语言,非常符合樊哙的性格特征,使樊哙智勇双全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另外张良、范增的语言也很符合谋士的特征。《鸿门宴》中语言也非常精炼,如“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词语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使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