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苏联发明的,于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发射。它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为58厘米,重达83.6公斤。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天线长240厘米,另一对天线长290厘米。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周,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与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斯普特尼克一号,1957年10月4日在苏联成功发射。
研发背景
斯普特尼克一号出现的背景主要是冷战和与美国的竞争,当时苏联在导弹弹头项目上遇到了阻碍,于是苏联国立喷气推进研究所的科罗廖夫劝说政府允许自己发射一颗卫星。1957年1月,科罗廖夫的请求被批准;后来科罗廖夫下令设计一个简易的卫星,于是斯普特尼克一号出现了。
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情况
斯普特尼克一号又被称为“卫星一号”,俄语的意思是同行者、旅伴或者是伴侣。它是由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的,材料是铝合金,直径是58厘米,重量是83.6千克,天线有4根,里面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斯普特尼克一号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成功;1957年10月26日,电池寿命耗尽,停止发射信号;之后在轨道中度过了3个多月,围绕地球一共转了1400圈。
发射意义
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射是世界上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卫星,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启了人类探索神秘宇宙的大门,人类开始迈进航空时代,并且学会了用航天器来探索外太空。由于斯普特尼克一号毫无声息的就发射了,所以引起了美国的恐慌,造成了史泼尼克危机,而且也激起了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是西方国家冷战对抗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