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说明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5-07-12 22:17:56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说明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1)

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展现了他在戏剧创作上的艺术成就。他巧妙地描绘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与爱情的纠葛,表现出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情感描绘。

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的细腻理解。

同时,莎士比亚运用了诗意的语言和精妙的对白,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哈姆雷特发出这样的感叹和诘问时,莎士比亚用一个复仇的戏剧演义了一幕惨烈的悲壮故事。而当罗密欧进入墓穴看到服药假死的朱丽叶说道“一个坟墓吗?啊,不!……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时,莎士比亚又用一个爱情传奇创造了长久不衰的经典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1595年,六年后,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所在家族(蒙太古家族)与朱丽叶所在家族(凯普雷特家族)誓不两立,仇深似海。16世纪末。英国处于伊丽莎白女王鼎盛时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发生在英国的维罗纳城。罗密欧为了见到自己迷恋的美人罗瑟琳,决定冒险参加凯普雷特家族举办的舞会,谁曾料想,罗密欧见到了娇美清纯的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有世仇的两个家族的新人注定要经历生死的考验,悲剧也从此开始。
由于家族间的仇恨,他们只能秘密结婚,由于偶然犯下的错误,他们错过私奔的机会,先后殉情自*。结婚本来应该光明正大地举行,可他们只能选择秘密举办,这已经是常人无法忍受之“悲”,即使没有错过机会而真正地私奔成功,可是谁又愿意选择私奔呢,私奔本身又是一种莫名的痛,谁不想在父母面前举行一次完完美美的婚姻呢,可是世仇不允许他们这样,私奔成功依然是无法忍受的“悲”,是一种刻苦铭心的痛。但是,上帝连私奔的机会都未曾给予这两个年轻人,阴差阳错中他们殉情自*,这种“悲”远远超过了鲁迅所说的“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这种“悲”是美好的东西打碎又复原又被打碎的“悲”,因为这一对恋人本来可以在“朱丽叶”假死后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依然是阴差阳错,那封“救世”的信件晚了一点到达罗密欧那里,月本来就要圆,可天狗又出现,乌云又随风起,悲剧到此,达到极致。
整个悲剧都在不停地围绕着罗密欧与朱丽叶甜蜜的爱情和两个家族间的仇恨和对立展开。莎翁曾明确地称《罗密欧与朱丽叶》为命运悲剧。没有一个人能选择自己生于哪个家族,罗密欧不能,他爱恋的姑娘不能,尽管他们都轻蔑地觉得妨碍他们结合的只是徒具虚名的姓氏,可是姓氏恰恰是命运的一种象征符号。命运的捉弄使罗密欧与朱丽叶必须面对两个家族的世仇,仇恨是一种剧毒,在此生长的爱情必然时时会有被剧毒毒死的危险,仇恨又是命运的另一个象征符号。剧情的展开,就是剧毒的发作,而剧毒的发作又促进了剧情的展开,当一连串的偶然事件和阴差阳错共同出击时,爱情通过男女主角的殉情而亡而得到升华,悲剧在命运的鬼使神差中而更加悲凉。
戏剧的结尾,蒙太古和凯普雷特两家终于因为这对恋人的死而抛开旧仇,言归于好,并且用纯金在维罗纳为罗密欧与朱丽叶铸象。这意味着两个年轻人为了献身的理想胜利了。这对情人是“我们仇恨的可怜的牺牲品”,结局似乎完美,似乎迎合了人们对大团圆结局的渴望,可是,当“大家都受到惩罚”时,我们又怎能不感到这种团圆本身已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是的,朱丽叶的表兄提波尔特死去了,茂丘西奥死去了,总之,死去的不只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亡与爱情”难道不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也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