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本意是指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轼”,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shì,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轼”的基本含义为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如凭轼;引申含义为凭轼致敬,如“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1]
基本信息
中文名轼部首笔画4笔繁体軾郑码hehb组词熊轼茵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