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声迎财神
爆竹:我裂开了
利用爆竹驱邪迎祥瑞的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秋时期
春秋末年范蠡:“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
汉代
西汉时东方朔在《神异经》也记述有“爆竹驱山魈”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中曾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唐代
唐代刘禹锡有诗云:“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这些记载说明,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便有了采用竹子燃烧时爆裂发出响声的“爆竹”,人们利用爆竹来驱邪辞旧迎祥瑞。
庭院爆竹图
早期的“爆竹”利用的是空气受热膨胀的原理。竹枝中空有节,竹节腔中的空气在燃烧时受热膨胀,使得竹节会突然爆裂而发出响声,达到“爆”出声响的效果。
火药:我燃起来了
小儿放纸炮图
到了宋朝,由于火药的发明,逐渐出现了以火药为原料的爆竹。宋代《会稽志》卷十三中记载:“除夕爆竹相闻,亦或以硫黄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可知爆仗在宋朝被用于除夕燃放了。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除”条中记载:“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而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一爇连百余不绝”,就是把单个的炮仗连接在一起,即后来的鞭炮。
炮仗结构图
鞭炮爆炸的基本原理是火药的化学反应。用纸卷把火药和氧化剂卷在中间,顶部插上引线,底部使用泥土或者其它粘结剂密封严实。我们在中学学习过火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S 2KNO3 3C== K2S 3CO2↑ N2↑
当点燃引线,火药被引燃后在密封的纸筒中剧烈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气体猛烈膨胀,将纸筒从中部挤破,鞭炮就发出了爆炸声。
烟花:OK,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