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时间,建筑市场交易大多数是“以包代管”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总承包施工交付给劳务大清包管理,劳务大清包再交付给班组分包管理,隔着两层分包控制钢筋损耗率。因此,如何降低损耗率成为如今成本控制的焦点问题。本文就聚焦于现场钢筋损耗率控制的问题,助你提升材料管理水平。
钢筋损耗率=(进原材料的总量-料单总量)/料单总量×100%,例如:项目采购原材料总量是1000吨,钢筋料单总量975吨,计算钢筋损耗率=(1000-975)/975×100%=2.56%,钢筋损耗率越大成本价格越高。
项目的材料在清点收料过程中的偏差、造价人员计算过程中的偏差、工程变更签证的影响等等,都是核算钢筋损耗率的不确定因素。公司采用“以包代管”的方式直接签订分包合同是错误的,判断超出损耗率的原因是分包浪费、供货问题、计算问题、变更签证,只通过分包合同管理难以达到标准。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某企业与劳务大清包签订合同,其中合同约定条款中写明:“钢筋甲方提供,材料损耗直径10以内的圆钢为1%,螺纹钢筋损耗为2.5%,超出约定损耗以后乙方按每吨3000元赔付给甲方费用,节约费用按照双方5:5分成”。
在施工过程中每进场一批钢筋,都需要劳务分包负责人签认进场数量,负责供货清点。由于公司承包的另一个项目的工程变更,急需要直径14钢筋,从本项目借调一批运走。劳务分包负责人发现堆场内的钢筋变化,通知项目经理核实,但是运走的钢筋没有过称统计,未经过劳务分包负责人清点。
工程施工至正负零以后,经过对比分析,进场的材料为1200T,超出中标清单的钢筋量5%,公司启动了责任追查程序,经核实钢筋废料35T,剩余25T的应该是分包浪费、供货问题或者是计算问题,地下室变更内容是减少钢筋工程量,影响不大。于是和劳务分包负责人核算排除,钢筋下料单与软件计算分部分项计算,两者相差3T,再细化发现钢筋下料单的钢筋接头是搭接,软件内接头是直螺纹接头。合同约定辅材是分包人提供,分包人在基础底板内的接头全部采用搭接方式。
责任追查清楚,主要责任是接头方式影响到钢筋量约15T,但是劳务分包负责人狡辩称基础施工方案没有交底,没有违反原则性错误,监理甲方认可此方案并且验收,责任不应分包人承担。劳务分包负责人还狡辩称借调一批运走的钢筋约15T,应该奖励分成。
最终45000元处罚单发给钢筋班组,导致项目钢筋班组停工不接收此单,为了赶进度只能拖至主体竣工,推责到结算时处罚钢筋班组,劳务分包负责人带领工人讨薪,只能按合同结算。
结合以上案例,可知钢筋损耗率主要控制点是劳务分包人的浪费。让分包人减少浪费必须做到事先控制,事中监督。首先,钢筋进场必须有钢筋下料单,项目部审核完成,交给商务部审核,采购部确认后发货到项目部,交接到分包人。对比分析时可以确保每个部位都有审核人的通过,有助于减少推诿现象。
事中监督是每个项目必不可少的任务,从细节入手管理,看得见的浪费按事实处罚,每个细节把控整体材料就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些企业的项目部往往会没人监督,事后算总帐,分包人见有机可乘,就会抵赖,从而造成项目材料管理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