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前一定要三思,研究生考试的注意事项不要太紧张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4-25 02:03:30

又到一年毕业季,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或正在校园的大学生将目标瞄准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学生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反映。那么,面对考研还是就业这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到底如何抉择呢?我们要进行综合的分析。

近年来,考研人数增长迅速,报录比逐年提高。2022年全国报名考研的人数高达457万,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增幅超过21%,这已经是连续7年保持高增长趋势了。但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11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有近76%的报考学生将会落榜,这在无形中也造成了“焦虑传递”,给予了考生更大的压力与挑战。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考研为何依旧深受欢迎?第一,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高素质和高学历相对起来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而考研是高校毕业生继续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相当于“换个赛道”来开拓眼界、充实自我,部分高校毕业生期望能通过考研来获取更好的发展。第二,着眼于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有的高校毕业生希望通过考研来暂时逃避找工作的压力和焦虑,给自己多些时间去适应社会、规划未来。第三,部分学生出于从众心理,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维下,无目标盲从跟风,随大流以求心安。第四,部分学生对自己本科所在学校、专业等不太满意,或是想尝试其他行业,希望借考研的机会进行重新选择。第五,受到疫情、国际形势等原因影响,一些学生转变想法,将出国进修改为国内考研。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考研的热度居高不下。

那么,考研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吗?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态行动来判断。在选择考研之前,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否有清晰的计划和足够的毅力沉下心来投入学习,自己的时间分配及知识储备是否可以应对考研的现实条件等等。考研不是安全屋,几乎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要学会融入社会,不能一味地将考研作为缓解就业焦虑的避世借口。如果只是“重在参与”的自我催眠式感动,或是“懒就业厌担责”的逃避式参战,不仅不能躲避就业压力,很有可能将压力传导至研究生阶段,或是因为盲目跟风错过就业的好时机,得不偿失。所以,只有在摆正心态的前提下谈考研,才算是有意义且负责任的选择。

考研路上,三思而行,要“真诚的拼”,拒绝“无效的卷”。毕业生是建设社会的新鲜血液,理应充满着朝气和力量,及时调整好心态,无论是考研或是就业,都要敢于应对各种挑战,不畏难、不怕苦,胸怀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人生,总要上一个又一个岸,下一片又一片海。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未来便可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