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羊姑娘》中的应用笛曲《牧羊姑娘》,是继《帕米尔的春天》后,在1976年,李大同编曲创作的一首竹笛独奏曲,作品旋律取材于塔吉克民歌,乐曲曲调缓慢、婉转而优美,缓和而又略带忧伤。乐曲的快板轻快活泼,6/8拍和7/8拍搭配上具有舞蹈步伐的连续吐音音型,充分描写出了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与风土人情。作品内涵丰富而又简洁明快,将牧羊女的热情温暖的生动形象与异域风情刻画的惟妙惟肖。
此曲具有很浓厚的新疆载歌载舞风格。在演奏此曲时,此曲是将西方现代作曲技巧与传统民间音乐素材有机结合,以具有增二度结构要素的特种调式音阶及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的技术技法的情景与语言的声韵特色而技巧和靓丽丰富的审美音响表达,其风土人情之气韵、风韵、情韵、语韵通过“气、指、舌”技法的具体而适度地演绎出来,婉转而又充满魅力的抒情旋律与热情活泼的旋律形成对比而统一的整体,描绘了新疆人民淳朴豪放的性格,表现了新疆南疆地区绿洲、沙漠、草原构成的美好风光,人民欢乐劳作、热爱生活、
载歌载舞的丰富场景。此乐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一)第一部分
谱例1
引子部分,旋律舒缓悠远,适度的气息把握使得细腻而悠长风格性旋律自然地展现了出来。气息由远及近的强弱变换,渲染气氛,营造了一幅宽广而延伸的物象空间,展现了异在的审美想象空间。仿佛将人们带到一片一望无垠的天山南麓雪山松林草原 环绕的春牧场。演奏此段时,应注意“气”在力度上的变化,对于气息的控制有一定的渐强渐弱的要求,以对应空间变化的营 造。“ 舌”的演奏动作控制,体现在平稳清晰而又饱满而含蓄的吐音发音上,这对于意境和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
谱例2
请输入图片描述
谱例2,在此段出现的装饰音之间有较多的小二度与增二度音程关系,在新疆音乐中较为有代表性。演奏次音程关系时,要通过气息和手指的准确配合来控制调式音准关系,应该从调式结构与旋律结构上考虑音准问题,不能破坏音乐的结构特点,所以说对于“指”的精准的抬落、按压笛孔的多少是有很精准要求的。慢板的旋律柔和而又充满魅力,音乐形象仿佛一个充满温情的女子,仔细分析旋律略带伤感哀怜的情态。要想表达这种情感形象,在演奏中的气息不能过急,但在力度上又要保持一定内在强度来维持音乐形象的稳定地塑造,以及情感起伏的对比。切不可因为过大的突变的力度而破坏音乐的意境和动态平衡。吹奏强音时,气息的流量增大,气息角度减小,口腔打幵,风门放松;吹弱音时,气息的流量宜小,气流角度增大,口腔缩小,风门收紧。
1(1)要从整个部分音乐情境出发,去考虑换气位置,发音的力度(软发音),发音的时间(一般为缓发音),乐句换气的位置,以及气息的强弱变化处理来表现这种此段情感的塑造。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三)第三部分
谱例3,快板部分,这里快慢部分节拍6/8拍、2/4拍、7/8拍,对于新疆风格作品
的表现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里的6/8拍节奏相对应不断重复的乐句,“舌”的技法在这一段落起到了.至关的作用。通过富有弹性的、强弱对比反差较大的吐音来表达这种流动轻盈跳跃节奏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2/4拍的强弱拍的顿挫感对舞蹈场景有一种推动力。配合具有新疆塔吉克族音乐舞蹈代表性的7/8节拍节奏型,更增添画面感,完美地呈现了一幅幅载歌载舞热烈欢腾的场面。这里快板部分的快速吐音,在吹奏时要注意保持声音表现的颗粒感和弹性,舌头前部细致精确,中后部要注意放松,同时注意气息问题。在换气的同时又要保证气息的供给,从细节上通过准确的吐音对节奏与弹跳力度把握,营造、把握变换的舞蹈场面、舞蹈步伐的音乐形象。气息配合着手指利落、准确的动作与舌头的自由运动,使得音乐留有一个内在倾向性与动力性,为慢板的再现做情绪对与铺垫。
谱例4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四)第四部分
谱例4,慢板再现,这里原样再现了慢板部分,音乐回归平静。如同
一个哀怜充满力的牧羊姑娘形象的展现后.又回归日常的生活中去了。这里应注意气息力度的变化和长音的音准与手指运动的稳定性。最后音乐没有回归主音,使得音乐缺少一种归属感,但给听众一种期待感,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对这段风格的把握,通过稳定而又张弛有力的气息来控制着长音的演奏,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力度的变化,以及半音倾向性音音关系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