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长大,我们都希望孩子主动、自觉、有责任感,然而,常常事与愿违。很显然,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不是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表姐家4岁的女儿上中班,早上起床后让她自己穿衣服成了让她最头痛的一件事。孩子慢吞吞,十分钟没穿好一边袖子,妈妈吼她,她就哭:我不会穿,你帮我穿。
为了赶时间,表姐不得不帮她穿,虽然很想让她自己穿,但总感觉没有办法让她做到。感觉等她自己做完,自己能气炸。
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是家长不再帮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当我们过度保护或者帮助孩子的时候,也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
日常生活中家长的烦恼在于,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感觉很难,常常要叫很多遍,家长生气发火,那么,想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怎么引导呢?
一、顺应天性,从单一动作开始。
首先要把握好两三岁这个阶段,这时候孩子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是主动性的起点,也就是说,孩子的本能里面,就天然地拥有主动性,
凡事愿意去参与、尝试。一方面,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代劳,让孩子多去尝试他能做的事情。哪怕他把情况搞得很糟糕,我们最坏的打算是,认真收拾残局就好了。
但对孩子来说,绝对是迈出主动性的第一步,所以,父母不抹*掉孩子初期主动性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从一些非常细小的任务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这个办法一定更适应渐进,也就是说单一动作的练习,要足够多,直到孩子动作熟练。而且,父母要尽量让孩子得到好的感觉。
闺蜜的孩子在2岁左右主动意识就开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欢爸爸妈妈帮忙,要自己来做。比如开门要自己开,电梯要自己按,饭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
闺蜜夫妇两愿意给孩子尝试,接受孩子在刚开始做一件事时搞得一团糟的情况,所以,当他的孩子能够稳稳走路的时候就自己端午餐盒,现在孩子三岁半,他已经可以自己穿裤子,虽然常常需要穿三次才能穿好,但孩子很乐意去尝试并且最后做到了。
二、让孩子学着做决定。
也许你会说,主动性和自觉性,和做决定有什么关系。我们不要忽略了,孩子主动去做一件事情之前,内心一定是先有一个决定,比如:我要把玩具收好。
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能让孩子来决定的事情,我们就把机会留给她。做决定是一种能力,是主动性的先导。因此,如果是孩子有能力决定的事情,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做决定。
三、父母要做的是有耐心,给予必要的指导。
当我们放手让孩子做事的时候,最考验我们的耐心,我们能否耐着性子不去干涉,这往往是孩子能否培养主动性的分水岭。
还有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管理好我们提醒、催促的频率。给孩子尝试自主做一件事的时候,尽量选择在时间充裕的情况进行,不要催促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一件事。
四、收集成就感。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以后,是不是就结束了呢,显然不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收集成就感,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
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有了新的体验,发现了自己具备了新的能力,通常,孩子都是很欣喜的,这时候,我们呼应这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当我们引导孩子去体会这种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成为孩子继续做事的动力,这样的话,孩子仿佛拥有了一部自己的发动机,他可以在这种美好感觉的牵引下去做事,这时候,主动性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