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右手指法,除基本的“八法”外,尚有一些延伸的指法,如轮、双弹、叠涓、锁等,这些指法多是由“八法”中的单一指法组合而成,如连续快速的摘、剔、挑组成轮,同弦快速的抹勾组成叠涓等等。锁为诸多指法中较常用的一种,但对初学者来讲也是问题较多的一种,各家有各家的奏法,太多的仁智之见往往使初学者不知所适!
绘画作品中有点、线之趣、虚、实之妙,其实古琴也是如此,基本八法为点,组合指法为线,而锁则为线中最长的一条线。锁有三声、五声、七声、九声之别。锁的弹法在历代的传承中颇多变化,演变为多种演奏手法,不同琴人演奏起来去并不相同。
一、传统弹法
传统“锁”的弹法,近代的琴谱中虽略有小异,但大致相同,多分为锁(或小锁)、背锁(又称反锁或倒锁)、短锁、长锁等。锁为“抹、挑、抹”(或“挑、抹、挑”)急作三声,此三声节奏较快。此指法今多不用,多以背锁代之。背锁为“剔、抹、挑”(或“挑、勾、剔”)。
背锁的关健为食、中两指分列弦之内外,迅速转动两指,有环环相锁之意。除背锁外,尚有短锁、长锁之分,短锁为五声,长锁有七声、九声、十一声之多。五声也好,七声也罢,均是在背锁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如五声短锁:抹、勾 背锁(剔、抹、挑),七声锁:抹、挑、抹、勾 背锁(剔、抹、挑),所加音均是以切分或附点音型起始,以急促的三声背锁结束,颇有藕断丝连、笔断意连之意。
锁的这一传统指法,依然为琴人们所常用一种弹法,尤其是一些坚守传统的民间琴人,恩师李庆中先生便是其一。恩师虽说私淑吴景略先生,喜欢吴派华丽的琴风、多变的指法,但恩师的根基多为传统的嶷山派及川派,所以锁恩师还是采用上述传统的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