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支教、志愿服务......当前正值暑期,不少大学生纷纷投身社会实践,工作、学习两手抓。根据中国青年报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72.35%大学生“暑期安排”选择劳逸结合,22.44%的人认为假期是充实和提升的时间。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开展社会实践,不仅迈出了“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主动融入社会,锻炼综合能力的开端,学习大舞台无比宽广,社会实践无疑是其中最生动的课堂。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文化老师”。打牢大学理论学习之基固然必不可少,但闭门造车的做法显然与时代脱节。经济社会的飞快发展,各行业、各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唯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延伸学科知识的触角,全面掌握社会前沿动态,多维度发展、深化认识。刚开始接触社会,大学生们难免会碰到棘手甚至“超纲”的问题,这也倒逼自己必须发挥“水滴石穿”的精神,学深学透基本原理,努力汲取新知识,各个击破疑难重点,从而在实践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助力大学生增才干强本领的“实操教练”。在亲身体验中,把课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本就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大学生跨出校门参与实践,就是在发挥所长,逐步把知识转化为社会发展进步力量的有益尝试。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会经历各式各样的遭遇,在这些工作体验中,能切身感受到开放包容而又充满挑战的真实社会,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还要有一颗能够经受风雨考验的“强心脏”,而社会实践就是大学生当之无愧的“心灵导师”。身处压力环境,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情绪。遇到坎坷失败,重振旗鼓,学会越挫越勇。面对冷眼或质疑,以平常心看待,一如既往守好责任田。实践让人成长的地方,不仅是才智,更在于心灵的启迪。区别于单纯的校园环境,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也只有与社会零距离,才能在人间百态的考验中,慢慢完善自我认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锤炼坚毅品格,涵养道德情操,永葆青春本色。
时代变迁瞬息万变,未来社会发展方兴未艾,融入社会不是一句空话,很大程度还得依靠实践活动。一次次社会实践,就是在点燃探索真理、增长才智的“星星之火”,假以时日,终能形成干事创业的燎原之势。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余文婷(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