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冤在,到了大学依然过着高中的高强度学习生活。
试想,学了将近10年英语的大学生依然为四六级考试感到痛苦,而小语种人需要在大学四年时间熟练掌握一门新语言,并且通过专四、专八和catti等考试,他们的辛苦与压力可想而知。
从零基础到听说读写样样行,小语种人需要经历日复一日的晨读晚背、语言练习和阅读翻译,还需要以目标语种为基础,掌握对象国的历史概况、文化特色等。
课程数量多,课后作业还多,真的是“专业选得好,天天在高考”。
图源:豆瓣“大学后悔学小语种”小组
三是冤在,学习难,找工作更难。
入学时,畅想毕业后的职场生涯,要么是风度翩翩的外交官,要么是运筹帷幄的外企高管,要么是时尚靓丽的地球村达人。
毕业时,才发现法语毕业的尽头是非洲,西语葡语的尽头在南美,韩国的尽头在字幕,日语的尽头在番剧。
“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这句话对于小语种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
且不说当下外交部和部委机关抢破了头都进不去,只说其他体制单位基本不专门面向小语种专业招考,小语种人只能在“三不限”里面千人竞争一个岗位。
图源:豆瓣“大学后悔学小语种”小组
小语种人找专业对口工作都只能向“外”看,外派、外企和外贸。
外派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限制,对学小语种的女生并不友好;外企方面难以比过英语专业,小语种人只能盼望语言对象光速来投资建厂;外贸方面与销售技能脱不开关系,这让小语种人又有种不符合期待的疲惫感。
在互联网时代,海外运营称得上是小语种的新出路。
Boss直聘在2022年对61个小语种专业就业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除了政府机关和央企国企,13.4%的小语种毕业生选择做运营/客服类工作,在所有职业类型中占比最高,其次是教育培训。
2022年小语种专业就业Top20岗位的占比
(图源:Boss直聘)
此外,小语种就业离不开对城市地域的考量。
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较大,泰语、越南语在两广地区就业机会相对多,西北地区更需要阿拉伯语,北京上海对小语种的接受度较为全面可观。
总体来说,在与“一带一路”接轨的边疆城市和东南沿海一线城市,小语种专业拥有更多的对口工作机会。
小语种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于喜欢闯荡江湖的同学来说,他们拥有了可以走四方的语言技能;但希望能毕业回家发展的部分同学,则不得不面对“家乡没有对口工作”的失落现实。
似乎只有万能的新媒体可以承托这些失意的小语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