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玉毅
家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的第一个学堂,而父母则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作用无疑是很大的。但看古往今来的贤者名士,少不得都有好的家风。
孟子号称“亚圣”,他有后来的成就与他母亲的坚持是分不开的。孟子小的时候,孟母为了让他有一个正能量的生活、学习环境,不惜三迁其居,从近墓之处搬到市集之旁,又从市集之旁搬到屠宰场附近,最后搬到学校侧畔才算真正定居下来。所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风的执行与贯彻,最好的示范来自于我们的父母。
“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有道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其道理不言而喻。若是人人皆善,则社会亦善;若是人人为恶,社会之风亦恶。换而言之,想要治国平天下,离了修身齐家便成无根之木,无从谈起。家风大处即是国风,由此可知家风的重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譬如“中国式过马路”,别人走我也走,反正法不责众,人同此心,交通秩序就乱了。反过来说,如果身边的每个人都能约束自己,见红灯止步,文明出行,纵有一二个视红绿灯为无物的人,估计也不好意思闯红灯了。这就是“风气”的约束力。它虽无形,却比有形的东西更有力量。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中写道:“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对这句名言进行扩充,也可这么来说:每个幸福的家庭多半都有支撑起幸福的家风和家训,譬如尊老爱幼、节俭持家、乐于奉献,反之亦然。
家风可以有很多种,但通常,它指的是那些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可学也值得学,只要用心,人们多半也能学得来。
宋人陆游有首教子诗,名为《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概表达了两层含义:其一,书要多读;其二,书仅仅多读不够,还得学会在实践中验证。这一番家训,想来可使陆家后人获益良多。当然,除了读书,家风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最典型的要数为人处世。
当下,说起家风,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提到一个历史人物——曾国藩。“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平心而论,曾国藩治家确实当得起家风家训的表率。如《曾国藩家书》所呈现的那样,曾国藩所主张和秉承的家风家训包罗万象,涵盖劝学、修身、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等诸多方面。他告诫兄弟子侄,但行耕耘,莫问收获,提醒他们要勤俭持家……他所留的饱含哲理和深情的近1500封家书对曾氏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了解,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不曾出现一个“败家子”,而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使曾家成了声名远播的华夏望族,着实令人惊叹。
除了曾家,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吴家“一门四杰”,亦是优秀家风家训的获益者。放眼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类似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阕《满江红》,于很多人而言定不陌生,同样不陌生的还有写就这首千古绝唱的岳飞岳武穆。终岳飞一生,秉持一颗耿耿忠心,精忠报国,虽受冤狱,不改初衷。岳飞之所以能做到这样,也与其家风密不可分。
岳飞很小的时候,父亲便过世了,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带他长大,鲜少接受别人的施舍和救济,由此培养了岳飞的独立人格。而且岳母深明大义,常与岳飞讲述古来爱国者的故事,耳濡目染,熏陶日久,岳飞也立誓成为这样的人。后来金兵南侵,寻常人避犹不及,岳母却支持儿子从戎报国,在其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以为训诫,并让他勿以家小为念。
试想,若是岳飞人在军营,面对瞬息万变的敌情,心里想的却是家人是否安好,又如何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子尽孝,为臣尽忠,当忠孝难以两全的时候,只能先选择精忠报国,将个人情感放于一边。这些都是岳母从小教导他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家风是岳飞前行的内在驱动力。
人皆有家,皆有所恋和所畏。当心中的爱与惧产生矛盾时,就当为“大我”牺牲“小我”,克服忧惧,成就大爱。譬如有着“最美逆行者”之称的消防战士、保电人员,他们所坚持、信奉的不也是这一点吗?如果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自身的安危,谁还会冲锋在前呢?在他们而言,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当背负着责任和信念,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像守护家人一样守护这座城市。
前路或许有黑暗,有坎坷,有颠簸,有荆棘,有牺牲,但好的家风和家训如同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支撑我们前行,带我们越过高山和大海,克服迷茫和恐慌,使我们的人生别具色彩和意义。
优秀的家风所产生和爆发的能量是惊人的。家风正,国风清;家风善,国象和。有人说,时间是一把无情的锉刀,可以消磨世间任何东西。只是他不知道,时间虽能改变很多东西,但好的家风却如化雨春风,守着家、护着国,可以直抵人心,直抵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