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舌技巧是北方笛子演奏技巧中最有代表性、也最能体现地域风格的技巧之一,它变化细腻 , 音响极为丰富 , 是竹笛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色彩性技巧,甚至在很多的大型声乐歌剧演唱中都会用到。它需要演奏者气、指、舌的相互共同配合,其技巧的运用主要是通过演奏者卷起舌头念“吐噜”,靠气流快速冲击舌头震动发出碎音的音响效果。在教学中,因花舌技巧的动作是在口腔内部一次性快速生成,具有不可直观性与不便模仿性,学生无法像学习其它颤、叠、赠、打音技巧一样通过教师对技巧的外部演奏示范及动作要领的讲解快速掌握。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领悟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一点即通,而那些领悟力慢的学生有可能长达数月甚至半年都无法掌握花舌的演奏技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此技巧的不可直观性与不便模仿性。因而,需要演奏者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不断聆听、感受、思考与反复练习,方能开悟并掌握花舌的演奏技巧之道。
一、竹笛花舌演奏技巧的教学实施
(一)未出音前先翘舌
在花舌演奏实现之前,演奏者可先做翘舌的动作,即舌头轻轻抵住牙齿的上齿龈,准备念“吐噜”二字,在未吹奏前就要求翘舌(即将舌尖卷起),以便于气流冲击舌头时更有冲击力,演奏者初学时翘舌会极其的不习惯,做得不自然,因竹笛演奏的大部分技巧运用一般都为平舌,因此,演奏者有必要在初学开始时就强化这个翘舌动作,为后续吹响花舌做准备。
(二)集中呼气与舌应
做完舌头卷起的动作后,演奏者可尝试集中束状的气流在第一步卷起舌头的基础上,靠气流快速呼气冲击舌头,让舌头完全充分震动并能发出“吐噜”的声响。很多初学者完全没有靠加大气流量与气流速度推动舌头震动的意识,从而导致长达几个星期都无法发出声响或即便发出“吐噜”声响却极不稳定,最主要的原因是气息推动不够,未调节气流速度。还有的初学者在练习花舌动作时舌头容易生硬,无弹性,气舌配合不在一个点,出现舌头与气出来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导致发不出声响或即使发出声响也是舌头未完全震动发出的声音。因此,在花舌技巧初学过程中,演奏者用丹田鼓气,把气流速度加到最大去推动舌头震动是关键。演奏者可试着找气流通过上颚与舌头空隙推动舌头充分震动并体会舌头发麻的感觉,随后在技术不断完善,“吐噜”声能打响后, 去训练气息与舌头恰到好处的配合,演奏者可试着通过调整不同的气流变化来加以练习,以适应随后不同音高的花舌音气息流速变化需要。初学者可每天徒手不带笛子练习徒手打“吐噜”100 遍, 不断加以练习与巩固舌头的弹性与灵活性。
(三)保持口型与指合
在前两步徒手练习巩固“吐噜”的基础上,可实施第三步保持“吐噜”口型并放在笛子上带音符吹奏。保持“吐噜”口型,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简单的动作看似容易,却不容易做好。有些学生在练习花舌技巧一段时间后,能徒手不带笛子发出“吐噜” 的声响,但放在笛子上配合手指却半天都发不出音,原因在于未加以很好的巩固前两步的成果,且放在竹笛上吹奏时口型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气息角度发生变化不能出声。比如有些音本是气息角度朝下的,因为演奏者打“吐噜”口型发生变化而导致气息角度朝前从而使气息无法灌入竹笛吹孔内壁震动发声。还有些学生出现一吹笛子念“吐噜”就鼓腮的毛病,从而导致共振不够, 花舌音亦无法出声。因此,第三步“保持口型与指合”是竹笛能否发出花舌音的关键一步。演奏者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达到完全熟练后,重点练习舌头的伸缩弹性及与气息的巧妙配合,并对着镜子在练习中观察自己的口型有无变化,若有变化或出现鼓腮的毛病则立即主动纠正,并使口型在原有打“吐噜”的基础上保持不变, 放在笛子上配合手指的变化方可发出声响。初学者在学习花舌时,建议可先选择中音区位(如1或4)的音带手指练习发声,若一开始就选太高、或太低的音练习,气指舌的配合需要时间慢慢磨合,选择中音区位的音加以练习则可比较好控制气流速度与嘴劲。待演奏者慢慢找到中音区花舌吹奏感觉后,可逐步向高低音过渡加以练习与掌握。若能在练习过程中一直保持口腔打开 ( 即下颌骨前伸) 的意识,将为“咽喉腔打开、气流通畅、完善共鸣创造了条件”,这样吹出来的花舌音,更富有张力与共鸣,音色也更为通透。
二、竹笛花舌演奏技巧的有效训练
当演奏者明确了上述花舌技巧的演奏步骤与实施过程,就可根据自身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按上述要求逐步循序渐进加以实施与训练。切忌急于求成,一开始便放在竹笛上做打“嘟噜”练习,有可能一年半载都难以发出声响,只有把一个快速的演奏动作无限的放大、放慢练习,看清楚技巧的本质,并逐步带着目标去实施才能快速掌握。很多演奏者在练习花舌技巧中觉得枯燥无味,无从下手练习,主要原因在于方法不对,缺乏兴趣驱动与目标设定,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许久都不能开展练习,并养成了学习拖延的坏毛病。因此,演奏者首先要调节心态,树立信心,学习花舌技巧前可先徒手加以练习,(即不带笛子在口中练习),先学会在口中把“吐噜”打出来,每天至少 100遍练习目标,(这个目标只需学生利用空闲间隙的时间,自由的随时、随地的完成,如看电视、听音乐、散步等都可徒手做打吐噜的口腔动作,不需要占用额外练习时间)再带上笛子进行花舌实践练习,以上三个步骤切忌放在一起囫囵吞枣,没有重点与目标的练习。
同时,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可试着将每一个步骤按顺序、循序渐进的加以反复的分解练习,并在能徒手吹响花舌的情况下,先试着练习短促、有力的花舌音,训练气息快速冲击舌头与手指配合的能力,并在练习过程中学会积累演奏经验,用耳朵聆听舌头与气息配合在一个点所发出的饱满、有力的声音在竹笛管壁充分振动的瞬间感觉,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演奏感觉,再逐步练习时学会找这种吹得好的声音的感觉加以不断巩固,等到短促的花舌音连着在笛子上吹10遍都能很稳定的正常发出声响时,便可用气息控制四拍花舌长音的练习方式加以气息与技巧的巩固。随后再逐步在竹笛上调节不同的气流急缓变化来做花舌技巧的巩固练习,从而达到低、中、高音都能用花舌吹响的目标,最后找合适的乐曲加以针对性的巩固与灵活运用。因花舌技巧表现力丰富,运用相当广泛。它既可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喜相逢》《五梆子》,也可表达诙谐幽默的情趣(如《枣园春色》《扬鞭催马运量忙》,既可模拟自然的鸟禽鸣叫(如《荫中鸟》《百鸟音》),亦可表现人物内心悲愤、激昂的情绪。(如《走西口》中《哭别》段)演奏者初学时可将乐曲当练习曲练,反复体会花舌音技巧在乐曲中的巧妙运用与情感表达。当找不到演奏感觉与练习状态时,可多听上述推荐的花舌技巧运用较多的乐曲来熟悉与领会技巧感觉或听老师上课示范的有针对性的花舌练习曲加以反复聆听,再根据自己平时练习所发出的音响效果加以对照,找到差距与问题, 从而在练习中不断调整与进步。
花舌技巧掌握的难点在于技巧运用的快速性与不可直观性, 从而导致其技巧相比其他技巧学习而言,不易于模仿与快速掌握。众所周知,任何技术、技巧掌握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而花舌技巧在乐曲中的呈现可以说是转瞬即逝,演奏的一系列动作基本都在人体口腔内部一次性快速生成。当教师示范演奏时,学生是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加以快速模仿的。因而,教师只有通过将这一快速的技巧放大数倍加以分解,并让学生充分的模仿每一个细小的演奏动作与聆听技巧声响方能快速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技巧化繁为简、由大放小,不失为竹笛演奏技巧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创新策略,这样更能让学习者通过化繁为简的分解演奏动作了解技巧的本质与运行规律,从而得以更快的掌握。
更多笛箫资料请关注*zhudiming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