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的愿景与使命参考,办商学院的宗旨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5-28 10:05:29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项目获国际排名新高

2019年,我院的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及市场营销4个本科专业入选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我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3个本科专业入选为2020年新增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我院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学院获得上海市高等教育成果奖特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2018年,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

2021年,我院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再获可喜成绩。我院丁士昭教授主编的《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尤建新教授、邵鲁宁博士主编的《企业管理概论》(第六版)两本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级层面,2门课程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负责人:丁士昭)和《货币金融学》(负责人:阮青松、郭英)。上海市层面,5门课程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包括优质在线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职场能力提升》(石建勋老师负责),示范性全英语课程《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施骞老师负责),优质在线课程《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经济思想研读》(石建勋老师负责),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营销管理》(熊国钺老师负责)、《运营管理》(邱灿华老师负责);2门课程被立项上海市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包括《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负责人:石建勋)和《虚拟设计与施工》(负责人:王广斌);另有1项荣获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充分体现学院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扎实成果。

学院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74人。师资队伍中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等优秀人才。2021年,学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再创新高,新增5人,其中3人入选重大人才工程。目前,学院国家级人才已达到19人次(占教师总量的10%)

学院杰出人才在专业领域的贡献受到国内外高度肯定。2021年有2位教授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有5位教授共同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学院顾问院长、著名工程管理和技术专家郭重庆院士荣获第七届管理科学奖特殊贡献崇敬奖;程国强教授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是同济大学第三位入选该计划的老师,并受邀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作专题演讲;李垣教授、Kenneth A. Kim教授和刘虎沉(特聘)研究员入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诸大建教授受聘为上海市政府第九届决策咨询特聘专家,钟宁桦教授受聘为上海政协协商议政咨询专家库首批专家。程名望教授、石建勋教授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学院教师队伍中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的已超过三分之一,彰显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

凭借高水平的顶尖人才,学院聚焦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治理、创新创业创投等领域,在各研究方向与行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果,具备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创新发展”一流交叉学科和上海市管理科学与工程高峰学科建设任务,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方向,瞄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及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要求,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的科研相结合,积极实施师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探索学科融合新模式、科研管理新机制和国际合作新途径,推进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2021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科、社科项目17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重大3项,占获批国家级项目总量的1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是学院连续第二年获批国家优青项目;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比2019年近乎翻倍,表现出青年教师蓬勃生长的科研力量。

二 学生培养

学院本科生培养本着追求卓越、求实创新的教育理念,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宽厚的知识体系和持续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及创新思维,适应社会及技术的高速发展,造就能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并与全球化要求相适应的一流经济管理人才。

2021年,在同济大学“2 8”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平台建设中,学院围绕精品文科建设,积极推动四个一级学科重点支撑其中7个学科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与校内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

商学院的愿景与使命参考,办商学院的宗旨(5)

学院已与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设30多个双学位交流项目和70多个非学位交流项目,每年有近500名长、短期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交流,符合成绩及语言要求的本科生都有机会在本科学习阶段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交流学习,开拓视野,增加阅历。

学院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活动。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建立了多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并与汉高、华发、喜马拉雅、安德玛、融创、平安银行、东证期货、贝尔—阿尔卡特、复地集团、远东国际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

学院积极推动校所、校企合作,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引领学科建设、符合新时代经济强国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经济管理人才。2021年,我院联合SAP中国研究院共同推出“智能化转型前沿课程”,聚焦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秉承产教融合宗旨,将SAP高管和专家请进同济经管的课堂以及讲堂,为学生录制打造MOOC(慕课),分享业界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行业视角和前沿实践。2020年,我院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SSE高校实务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含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系列专题授课和走进上交所等内容,旨在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长投资知识,培养未来的行业精英和金融家。未来,我院将与SAP、上交所、海通证券以及上海银保监局展开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帮助广大学生深入了解当今经济形势的发展现状,为未来研究方向与自身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方向。

三 毕业去向

商学院的愿景与使命参考,办商学院的宗旨(6)

我院毕业生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够通过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有效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地适应专业发展的客观情况。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中维持与强化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超过一半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境内外一流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除了继续本校升学以外,录取的其他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

我院本科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与欢迎,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公司、地产公司以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是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

四 各专业介绍

学院本科项目的学制为四年,共设置八个专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含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两个方向。我校于1956年成立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创办该专业的2所高校之一,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起着标杆和引领作用。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土木、管理等多个A 优势学科,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与行业需求,对接国内外顶级商学院认证体系,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建设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或房地产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或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并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所在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A (并列第一)。本专业的教师团队致力于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在强调大类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和数字化创新,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适应国际化教学的需要,并在工程管理信息化、大型群体复杂项目系统控制关键技术、城市有机更新模式及技术等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同济大学-Autodesk BLM”联合实验室、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同济经纬不动产研究院、工程管理研究所、雅百特设施管理研究院、房地产研究所和房屋土地资源信息研究中心等实验教学及专业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发展条件。毕业生主要进入政府部门、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一步深造,在升学就业率、薪酬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均位居前茅。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融合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全过程信息管理活动,以计算机科学为实现手段,为各类组织提供高效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我校于1984年成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其所在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A (并列第一)。2019年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从“社会——技术系统”视角开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行业应用热点展示等方法,不断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并形成了具有鲜明同济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体系。更可喜的是,近年来该专业先后申请到多项国家、地方、企业的重点科研项目。随着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实践,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顺应“互联网 ”、大数据的时代要求,本专业正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本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

本专业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背景,研究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所产生的实践问题。培养既具有经济与管理知识,又掌握新兴IT技术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机关、科研机构,从事信息化战略制定、信息资源规划、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信息技术治理与审计、商业大数据分析等工作。此外,本专业能够为学生打造扎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基础,学生亦适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科学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系统和供应链系统最优化管理的专业。我校于2004年创办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内第一批成立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依托学院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学科优势,在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带领下,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逐渐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目前拥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完整学科体系。依托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的支持,本专业在供应链管理、服务运作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所在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A (并列第一)。

本专业面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知识和国际化理念,掌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理论、知识和方法,熟悉供应链运作、物流控制、信息管理、财务、金融等工作,能够运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方法,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此外,本专业毕业生储备了扎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亦适合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科学研究。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家经济发展需要、适合未来社会及技术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学生将系统地掌握会计学科的相关原理与知识, 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成长为卓越会计师的良好素质,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系统化管理才能。专业课程主要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应用统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跨国公司财务、税务会计,以及相关的经济金融、工商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课程。

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应用性强,学制四年,学成授予管理学学士。本专业于2020年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培养中突出“会计技术+管理”的模式,重视智能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更能够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管理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理念定位为“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创新务实与业精德高”,毕业生一直为著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内重点企业所青睐。

行政管理专业

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在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管理领域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人才。学生将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能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分析我国城市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本专业以“聚焦政策研究、面向城市管理、瞄准国际标杆”为特色,教学围绕三大模块展开:基础理论模块(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应用领域模块(公共组织与治理、社会建设与管理、城市发展与管理、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和方法工具模块(定量、定性研究方法)。本专业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 类,位列全国前20%。毕业生主要进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非盈利组织、研究机构等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咨询与研究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

同济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于1996年开始全国招生,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影响力也不断上升。2019年度,市场营销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学院获得EQUIS(欧洲质量发展体系)和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等国际顶级认证,所在一级学科为工商管理学科,拥有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同济-IBM大数据实验中心、同济-上汽跨边界营销设计中心等研究单位。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分析及企业运作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和知识,具备宽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优秀的组织才能及市场营销运作能力,具备求实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及管理才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多年来,同济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多次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金奖,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居前列,大多数毕业生均能进入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包括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以及政府机关工作。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培养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金融专门人才。

本专业注重金融理论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养成,是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同济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设立于1998年,以卓越人才培育为导向,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人才培养特色。多年来培养了大量高端金融专业人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2019年,金融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培养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成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业务、管理和研究工作,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外经贸精英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注重专业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是研究国际间商品、生产要素交换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模式发展规律的学科专业。

同济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设立于1997年,以卓越人才培育为导向,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分层次对培养机制进行改革与实施,已经成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色显著、优势明显的本科专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五 产学研创新成果

学院依靠高水平的顶尖人才和学术积淀,深度结合行业内的实践路径,实现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各专业将最先进的理念和学术成果转化为最实用的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经济转型。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上海指数)正式发布

中方和联合国人居署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等权威国际文件,基于联合国人居署提出的《全球城市监测框架》,共同研发了“上海指数”。我院公共管理系诸大建教授是此次“上海指数”研究课题负责人,陈海云老师是领衔专家,与联合国人居署及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指数研究,为提高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话语权做出重要贡献。“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框架是全球首个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治理“五位一体”理念为基础框架设计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体系,旨在评估全球可持续发展进步水平,推广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商学院的愿景与使命参考,办商学院的宗旨(7)

商学院的愿景与使命参考,办商学院的宗旨(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