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应付学校类似玄学般的语文考试,也一直和孩子做各种尝试。有些办法,我认为有效,但孩子并不乐意做。有些办法,我认为太浪费时间,但孩子就硬是要那样去做。我以为有效的办法,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作文
我一直跟孩子灌输一个观点,就是写作文,首先必须写“真人真事真感情”,这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大空的文章写得多了,就不知道怎么写真实的文章。小朋友年纪小,假的写多了,他们就会混淆真假之间的分别。何况,假的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感动不了别人,尤其是成年人,只能感动他们自己。最严重的后遗症是,假大空作文写多了,孩子有可能一生都在这样的文字中走不出来,以为这就是真的。这不就是假作真来真亦假吗?
其次,“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每次写作文,孩子总觉得这是要了老命的事情,但其实,你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作文,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写作文时,你要稍稍注意一下行文层次和逻辑。
最后,我希望孩子每天能坚持花三十分钟写日记,既总结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养成回顾和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又保持了对文字的手感和写字的手速。欧阳修不是说了嘛,“(作文)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是解决实际动手的问题。无论多么好的方法,你不去实践,就永远实现不了。但是,这么好的办法,孩子就是不愿意去做,断断续续新开了好几本日记本,每本都写不到三分之一的页数,就弃置不写了。我读书那会,从初一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大学毕业,每天限时三十分钟写满一页。秉着“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原则,写毕三、五百字就算数,管它是不是废话,反正也只有自己看,就当是自己跟自己的灵魂说会话吧。因此,我从未觉得写作文是一件难事,反而是所有事情中最轻松的一件事。但即便我现在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做榜样,也还是无法吸引她跟随。
可是,现在的孩子,每周就只写一篇周记。而且,每次老师发下来的范文,大多数都是那种削足适履、言之无物的文章。有些范文,最后甚至被发现是抄袭的。我一直没想明白的一点是,老师显然是有水平的,可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二、有关现代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理解,很多人认为是玄学,我也这么认为。因为,这些阅读理解材料,当初作者在写的时候,可能压根没这么想。也就是心有所感,自然为之而已。何况,真实的感情,复杂又细腻,实在是难以用文字去条分缕析的。更何况,千人千面,言人人殊,面对同样的文字,怎么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一样呢?
但是,考试就摆在面前,学生和家长都得面对这个事实。于是,我们也让孩子报了一期阅读理解班,技巧可能学了一些,但做题时该抓不住关键词还是抓不住。我又找到一本某出版社归纳总结的阅读理解窍门,让孩子在做题时,一手拿“葵花宝典”秘笈,一手看题目,见招拆招。结果并不理想,只能长叹一声暂且放下。
三、有关文言文阅读理解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包括课内和课外。课内的主要是默写,课外的一般就三道题,断句、翻译句子和某一句或某一小段的阅读理解。之前我以为,课内的就交给老师去吧,我只盯着课外的就行。哪知道,很多事情真的是挺出人意料的。首先,课内的主要是背,孩子对背不积极,除了老师强调的,多一篇都不愿意。这就造成不能保证100%对,有时候会出现因为错一两字而扣分的情况。其次,课内的文言文,老师对一些细节讲得不够清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教学要求就是这样,但这些被忽视的知识要点,往往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中,这就有点尴尬了。这不就是典型的教孩子做馒头,考孩子包饺子嘛。我总的感觉是,老师可能要照顾的是中等偏下的最大多数的孩子,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考高分,占据年级前10%,完全靠课内还真不行。
至于课外的文言文题目,就经常出现很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情况。比如,七年级期中考试,课外文言文的题目,就要求翻译朱熹的“毋忝尔所生”这句话。其中的“所”字结构,老师并没有仔细讲透彻,偏偏此处的“所生”还是一个特例,对于一个初一上学期的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可是,到了八年级,我又发现课外的文言文题目非常简单。这让我很是困惑。
好了,以上所说的,差不多都是废话。以下内容,是一个新初三家长的反思。
首先,最近这几年,我们很多家长可能都被温大主编给忽悠了。我不知道大语文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但我觉得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真把家长们给害惨了。现在的初中学校,甭管是菜场初中,还是顶尖初中,说一千道一万,就只有“中考”两个字。所有的学习任务,都不是为了大语文,都是为了中考这张语文试卷。
想通了这一点,就明白了语文老师为什么总让孩子写那些削足适履的假大空作文?因为这就是中考作文的范式,这就是中考作文阅卷的标准。老师当然也知道这种作文不好,但是,倘若孩子真写了“真人真事真感情”,大概率得分不会高。因为,阅卷老师一两分钟内要给一篇作文打分,他们除了看作文字写得好不好,开头结尾怎样,扣题的关键词有没有之外,难不成还能通读全文?而真人真事真感情的作文,撼动人心的地方往往都在一些细节上,你让阅卷老师如何去找关键词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考试体作文。老师要教会孩子的,其实不是正常的作文,实际上就是考试体作文。至于这种模式的作文写到极致是不是会影响孩子成年之后的写作,who cares?我的老友历史博士老袁就常说,到了大学之后,都有一个“呕吐”的过程,就很形象地说明了上大学要经历的吐故纳新阶段。
其次,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阅卷老师批改的时候,都是按照关键词来给分的。某个问题3分,一般一定有3个关键词,写全了就得分,否则就相应扣分。但要命的是,孩子们怎么知道这每一分对应出题老师脑子里的哪一个关键词呢?某个问题2分,但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有些人抓住了1个关键词,另一些人抓住了5个关键词,那哪2个是出题老师的心头好呢?所以,阅读理解不是要理解文字本身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出题老师心目中的意思。揣摩上意,权谋小说最喜欢描写的就是这个,因为这可以任意发挥啊。
吐槽这么多,考试还得考,分数少一分,前面就多了一操场排名在前的同学。最近看到一个中考全校排名第二的学霸妈妈总结的语文学习方法,我觉得有道理,并准备和孩子商量,看看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哪些方面我们做不到。抱着坦诚交流的态度,现转述如下,仅供大家参考。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
第一,作文。买一本历年中考真题满分作文集,挑一些题目,每周让孩子仿写两篇。步骤是,先让孩子读该作文题的满分作文,看完之后,限时仿写一篇。然后比对原文,再次仿写,直至做到与满分作文基本一致。据称,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学霸经常要仿写五六遍。这真是高人啊,这就像古人科举考试,仿写八股文应该是最快的捷径。唯一不确定的是,以后的“呕吐”能否吐干净?要知道,刻骨铭心的习惯是很难改的。但想想古代那么多科举中进士的人,不也没被八股文给限制住?不过,话又说回来,进士多如过江之鲫,但文章传世的也就寥寥几个而已。再又一想,我恐怕是想多了,谁在乎文章传世呢?能谋取功名才是正道。如此一想也就释然了!
第二、现代文。还是买一本历年中考真题,一篇一篇去刷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说把这种刷阅读理解题当作精读来对待(除泛读外,精读就只集中在课本和中考真题)。原话是:“每次做完一篇,就同孩子一起对答案,然后认真揣摩答案的精妙之处,对答案和做题的时间基本是对半分。”而且,不能做完了就扔,还必须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重做一次,一旦犯了和上一次同样的错误,就重点对待,认真分析原因。这个要大大点赞,果能做到这样,不仅语文,其他什么学科学不好呢?
第三、文言文。学霸妈妈是这样说的,“对文言文,我的方法是让孩子有选择地背诵,日常主要是让他阅读并翻译《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对于古诗词,则严格照着课程标准来,每一篇都要熟练背诵并理解意思,而且定期复习。”这一点,我们家孩儿缺在课内背诵上,离100%背熟还有差距。
总结一下:上述方法中,作文仿写是个办法,效果端看孩子的配合度了。但是,每个人写文章都不可能和其他任何一个人完全相像,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阅历、思维方式和说话习惯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仿写出一样的作文呢?假设一下,如果有十个孩子都仿写同一篇满分作文,难道能写出十篇同样的文章出来?
再说,所谓的中考满分作文,在我看来,实在是不好评说,是否有可能让孩子去仿写千古名篇?比如《古文观止》中的怎么样?就拿最短的“周郑交质”来说,这种时事评论文的框架,几千年来都是这样啊。比较典型的议论文“臧哀伯谏纳郜鼎”,今天反腐倡廉的文章不知道引用了多少次,也基本上没有超过的。倘若说初中不涉及议论文,那就叙事散文类,比如“郑伯克段于鄢”,随便一篇记叙文都可以套用这个模板,可是孩子们似乎就是不会套用啊。仿写中考满分作文,我所担心的一点就是,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而取法乎中,则得乎其下矣。中考满分作文是中还是下呢?
再说现代文阅读理解。要对付中考,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但是我又觉得,理解能力难道不是经过广泛阅读之后的一个附带品吗?作文已经要了老命了,还要这么整阅读理解,那孩子其他科目是怎么安排的呢?而且,初二、初三的孩子,正是难办的十四、十五岁青春期,他们不都忙于建构自我尊严吗?他们第一时间不都想打倒权威吗?而最近的权威不就是家长吗?明知道家长是对的,就因为是家长说的,所以就要打倒。这大约就是很多家长即使荷包再瘪,也要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让其他人来教的道理吧。
至于文言文,我当初想的是,用更多的知识点来无差别覆盖有限的课内知识点,哪怕课内不能做到100%,也能靠课外弥补,就像范弗里特弹药量一样,无差别、无死角、地毯式的轰炸。但我现在明白了,碰到中考这种情况,仍有可能错几分,有可能是写错字,有可能是默写某一句没有100%背熟,有可能答课外文言理解题时少写了一个关键词。
从稍远的未来来看,应付中考的方法不一定能应付高考。能应付高考的方法,不一定能应付没有标准答案的现实生活。用懂王的话来说,这就是生活。阶段性的胜利或失败也许并不影响整个人生的幸福,换一套游戏规则,可能此时的优势会变成劣势,而此时的劣势会变成优势,谁知道呢,自古就是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嘛。
因此,家长最重要的就是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也许这样一想之后,普天下焦虑的爸爸妈妈们,会发现把视线从孩子身上移开一会,天不会塌下来。
我亦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