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中大人工智能学院科技创新势头强劲,与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等科研机构、科研设施建立了紧密合作,建有“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及“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涌现出了大批优质科研成果。
2021年,人工智能学院教师郑立彬参与的文章,在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学术会议上被录用(录用率21.7%),并获得了最佳论文提名;
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印鉴教授团队研究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在公共交通、智能安防、智慧政务等行业落地,也在疫情防控领域、粤东西北等地得到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22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印鉴教授
除了接连涌现的科研成果,学院青年教师已连续两年国自然青年基金立项支持率超80%。汇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不仅在学术领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结出累累科创果实,在人才培养领域同样不断凝聚共识,取得丰硕成果。
矢志育人,培养科研后备军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相关人才需求也直线上涨。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显示,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并且人才短缺将会长期存在。
目前,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阶段就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及管理人才。
人工智能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一三六”框架:办好一个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专业”;重点发展三大学科方向——“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及“协同智能”;辐射六大应用板块-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深海智能、深空智能、深地智能,已逐步形成“智海”(AI 海洋)、“智数”(AI 大数据)两足并重、各展所长的学科发展特色。在最新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中山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获评A等级,位居全国前列。